下面又是数人提出了伐唐的利弊。
但一日上午,大殿廷议没有议论出结果来。
李重九与宫内赐宴百官,自己则走进偏殿休息,但可以猜测这一顿饭很多人都是吃得没有滋味,筵席上关于攻唐的争论,还是没有停止。
李重九起身去偏殿时,姬川,张玄素,虞世南三名中书侍郎则是一并跟随而来。
李重九道:“姬侍郎,若是你要来劝朕攻唐,那么缓一缓,等事后再说吧!”
姬川向李重九道:“陛下,并非是如此,我们刚刚从风闻司得到消息,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府记室参军薛收,十日前秘密来到京城,拜访了刑部尚书薛万淑,据风闻司的细作发现,他们秘议了一个时辰,之后薛收才离去。”
薛收对于此人,李重九并不陌生,李世民一贯是用此人作为说客,前往各处拜访,执行秘令的。
而眼下对方竟是拜访了薛万淑,并且薛万淑在朝堂上提出反对攻唐之策,这其中是不是意味着二者有联系呢?
李重九想到这里道:“薛收还在幽京吗?”
“是的,陛下,风闻司已是派人监视,只是怕打草惊蛇没有动手,若是下令抓捕,一个时辰后就可以拿来到陛下面前。”
‘那朕就要一个时辰后,见到薛收,记着要活着。‘
‘诺!‘
李重九很欣慰,风闻司办事的效率还真是高,不枉费了自己这几年,投了大把钱在风闻司的身上。
李重九道:‘张爱卿,你以为伐唐之策是否可行呢?‘
李重九看向张玄素,张玄素这几年为大赵出谋划策甚多,很少有失,在朝廷上有再世张子房之说。而温彦博则自是被誉为李重九的萧何。
而且李重九凡是作重大决定前,都愿意先听张玄素意见,再作决断。所以张玄素在李重九心目中影响力可见非比寻常,因此姬川和虞世南都是竖起耳朵,想听听张玄素的意思。
张玄素听了垂下头道:‘陛下,微臣虽主张伐唐,但是今日卢御史和高尚书说得也不无道理。‘
李重九听张玄素这么说,又几乎等于没说,于是问道:‘张爱卿,这么说,显然心底也是有顾虑啊。虞爱卿呢?‘
虞世南拱手道:‘此事关乎重大,微臣也不敢轻易下断言。‘
温彦博,王珪,魏征,张玄素,虞世南都是持谨慎态度,诸臣之中还是姬川,周州,林当锋这样少壮派最主张伐唐。
但武将之中徐世绩,王马汉,薛万彻都是最积极伐唐。赵国朝廷上呈现一种十分明显的武将主战,而文臣态度谨慎的局面。
自古以来,武将多是主战,因为有战打,他们才有军功。文臣一贯谨慎,因为打战有变数,他们更擅长从政治谈判中,获取功劳。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朝堂上太多武主战,文主和的原因。
李重九道:‘朕知道了,朕先去用膳,你们再考虑考虑,下午的廷议会有大致的决定。‘
李重九正待转身,这时候张玄素上前数步,来到李重九身边道:‘陛下,当年隋伐陈,晋灭吴,虽都是以举国伐一偶,看似兵力悬殊,但两国之主都十分谨慎,以数年之功筹谋甚久,没有操切过急。‘
张玄素一言,姬川随即反对道:‘当年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大战,项羽不支,于是与刘邦议定以鸿沟为界,但刘邦事后却听张良,陈平之言,追击项羽,最后才有垓下之胜。若是刘邦当时踌躇,怎会一战得天下呢?‘
张玄素道:‘当时项羽与刘邦鏖战已久,项羽之势已疲,刘邦自追击而胜,但眼下我军与唐军交战数年,只是一个势均力敌,李唐真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了吗?‘
见姬川要与张玄素争执,这时候李重九道:‘两位爱卿,不必争执了,朕胸中已有决断!‘
PS:感谢二月友,幕末恋华,狮心之王三位书友给本书所有章节点了赞,实在没有想到,还有其他点赞的兄弟们,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感谢。R1152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