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历史的真相(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个时候,岑文本又道,“殿下,不管是哪种猜测,我们现在还都不能确定。毕竟两种分析都合情合理,都有可能,因此,只有等待皇帝同意了跟高丽开通边关贸易,通过高丽使者对你的态度才能够真正的确定哪种分析更为恰当。”

“恩!”李恪听岑文本这么一说,刚才还有点激动的心情冷静了下来,沉声道,“确实不能过早的下结论!”

不过旁边的马周倒不像李恪这样因为心情遭遇了两重天而变得冷静了下来,他对岑文本的分析颇为信服,同时又不由的问道,“岑中书的分析马周颇为佩服,只是不知道岑中书从何而得出高丽必会作乱呢?而皇上肯定是为了防止高丽作乱才这么任命的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岑文本笑道,“宾王可曾记得前朝和高丽的关系吗?”

岑文本这么一提醒,马周便陷入了沉思,片刻他醒悟过来,急忙对岑文本拱手道,“岑中书大才我不及也!”

而李恪同样对岑文本睿智佩服不已,岑文本说他是从高丽和隋朝的关系中判断出高丽是个不安分的国家,他们只要等到自己实力强大的时候肯定不会安分守己。

对于隋朝和高丽的关系,李恪通过这两年多来对大唐的适应和了解,他对隋朝和高丽的理解和后来历史记载和史学研究家的分析不一样,他认为隋朝征伐高丽的原因并不是历史上说的那样,而他认为的隋征高丽真正的原因主要是高丽在东北扩张、企图控制东北民族以及不断侵扰边境,因而引起隋朝的自卫反击。

虽然这种观点在后世颇难成立,但是李恪在亲历和了解很多在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事实之后,觉得历史上对于隋炀帝发动这场战争的背景、原因、目的和意义,多是来自唐朝以后的文献记载,而众多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是不断通过唐文献中的记载从许多方面发表评论,进行研究。因此,他们才会认为隋炀帝三征讨高丽只是自己好大喜功,隋朝的覆亡是隋炀帝三征高丽所带来的代价,是他彰显文治武功的结果。

殊不知三次征伐高丽的失败,直接导致隋王朝的倾覆,作为唐朝统治者当然要以隋为鉴,要从如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等现实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这一事件,因此,他们才会谴责隋炀帝穷奢极欲和滥用民力。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人的评论虽有其合理之处,但若以此来概括这场战争的起因,则无疑失之偏颇。

而后人只是以唐文献中得来的研究结果来理解这场战争,理解这段历史,这无疑是用唐人的身份以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这一事件,因此失去了历史原因的本色,人们才会对随征高丽有那样的评价,把全部的责任归结到隋朝的统治者杨广而不是高丽的野心膨胀。

而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统治者,他对这场战争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洞若观火。所以,他在这场战争中把战争的责任归究于隋炀帝个人的同时,也实际上继承了隋朝对高丽的政策。因此,才会未雨绸缪,才会在高丽和大唐还没有开通边关贸易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今后边关可能出现的危机。

而这个决定的真正目的就是,李世民借鉴了隋朝和高丽的关系,他知道高丽在自身强大之后肯定会不断侵扰边境企图控制东北民族和地域,才会有了这样的安排。

通过岑文本的一句话,李恪想到了这段历史发生的真正原因。

因此,岑文本一说,马周通过对前朝和高丽的关系的了解,便很自然的理解了岑文本为什么会说李世民任命李恪掌管数十万大军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高丽在开通边关贸易后的作乱。而隋朝灭亡不久,三征高丽时间不过才过去了短短几十年,因此大家对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还很了解。因此,他们对于岑文本的解释表示信服。

李恪见自己心中所忧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看了一下窗外,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吩咐众人早点回去休息。

众人离开后,李恪又在书房中召见了朱童,朱童向他汇报了今天鹰卫获得的情报。可是,李恪听完朱童的汇报后脸色不由的变得沉起来,他愤怒的将自己紧握的双手狠狠的砸在书桌上。

朱童被李恪的举动吓了一跳,但他不敢过问,只能静静的等待。半响,李恪似乎从愤怒中稍微缓解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便又问了朱童一些其他情报。朱童不敢怠慢一一将自己获得的情报详细说给了李恪听,李恪听完朱童的汇报之才显得疲惫的挥手让他离开了书房。

朱童离开后,书房又陷入了沉静当中,静的就连蜡烛燃烧的声音也能听得出来。而李恪将自己融入到了这种宁静中,冷峻的目光注视着眼前摇曳的烛光不知道在想什么。

第二百二十五章历史的真相在线阅读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