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刀后复原的情况良好,经过彻底的身体检查后,他又回到校园。但在返校后,他的“地位”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失去了作为一名足球队队员的荣誉与特权,成了名副其实的菜鸟、大头兵。

结果不到两个礼拜,他在出操时,又因急性眩晕及短暂的意识丧失而住院。但住院后的身体检查却找不出他有什么生理上的异常。住院后不久,他又出现了立行不能(astasia abasia)的症状,在站着的时候,躯干抽搐,如喝醉酒般手舞足蹈不成步履,连站都站不稳,更不用说行走了;不过在坐着或躺卧时,其肌肉的协调及紧张度却又都恢复正常。

随着住院时间的拉长,他的症状不仅未见好转,而且慢慢恶化。当偶尔出现某些改善的迹象时,医师若向他提出“现在好一点了,可以回学校了”的建议,他的症状马上又严重起来。

医师认为他的这些症状显然跟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就为他作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显示,他对自己是否继续留在西点军校有矛盾的情感。在性格上,t君有着情绪不稳、易冲动、神经质的特征,他一方面亟想证明自己的男性气概,但一方面又无法忍受挫折,也难以接受权威,和同学的人际关系也不太好。

心理评估的结论是:“其转化型症状的出现,大部分是出于想反抗权威与逃避西点军校正常要求的一种策略,并因这种反抗与逃避所获得的附带收获而使症状持续存在。”

在住院六十天后,他终于因病假超过期限而“被迫”离开西点军校,回家休养。

但回家不到一个礼拜,他的上述症状就奇迹般地烟消云散了。不久,他找到了一份银行职员的工作,对这份工作似乎也还算满意。在六个月的追踪治疗里,他都没有再出现任何症状。

解析:

().

这也是一个“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病例。前述的心理评估,已将他的病因说得很清楚。

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主要是来自性与攻击本能的潜抑或压抑,这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生态而言,也许有相当的真实性。但现在我们知道,心理创伤的种类非常多样,任何能为当事者带来心理冲突或威胁的事件与情境都有可能是一种“创伤”,而表现出转化的身体症状来;而且,将它“说”出来,也不见得就能使症状消失,当具威胁的情境还存在时,如何摆脱它才是患者的“最爱”,此时,“症状”常成为患者摆脱困境的一种心理策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不少战场上的士兵突然出现双腿麻痹、驼背或失明等症状,不仅无法上战场,更成为一种累赘,结果就理所当然地被送到野战医院或后方疗养,但检查却又都找不到生理上的病变,而且也不像是在“装病”。其主要病因其实就是当事者想逃避战场上的威胁,他不想再留在危险的战场上,但如果说自己“怕得要命”又有损自尊,于是在奇妙的心理防卫机制作用下,这种冲突和威胁遂转化(不是伪装)成身体的症状,一方面可以让他逃避命丧沙场的危险,一方面又可以免除被视为懦夫的羞耻。

这样的症状通常是有选择性的,也就是以使他无法上战场为“目的”的。譬如有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飞行员的歇斯底里症状,发现负责日间飞行勤务的飞行员较常出现“心因性日盲症”,而担任夜间飞行勤务的则较易产生“心因性夜盲症”。

这种有选择性、以逃避不快情境为目的的症状,亦可见于一般的歇斯底里患者,譬如一个讨厌学校课业的学生,右手无法握笔书写,但却又可用这只看似麻痹的手弹钢琴。本档案中的这位西点军校学生,坐着及躺卧时,肌肉的运动协调都正常,但一站起来就“寸步难行”,其“目的”显然是不想再回校操练,而且可能还象征他的进入军校是“错误的人生步伐”,他已无法“再走下去了”。

在第二次住院时,t君症状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心理评估说这是症状使他获得“附带收获”(secondary gain)所致。所谓“附带收获”是指症状为病人所带来的“利益”,最常见的利益是他生病了,既可以免除他在健康时期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同时大家的关心、同情、帮助等,也都一下子集中在了他身上,这些“附带收获”刚好可以满足某些病人的依赖需求,也因此而强化了歇斯底里症状的持续性。

传统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患者原先的心理冲突与后来的利益动机是互为表里的,但原先的心理冲突有时难以发现,倒是后来的利益动机常明显可见,因此,我们常可由后者而推想出前者。譬如,每当t君症状稍见好转,而医师建议他“可以回校”时,症状即立刻又恶化,从这点我们不难推想出,他的症状其实是为了在不失自尊的情况下离开西点军校。后来的发展果然就是如此,在他“被迫”退学后,所有的症状就在一个礼拜内全部消失。

被坚强摧毁的西点军校学生(2)

在医院里,常可见一些因公受伤、车祸或工业伤害而住院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在经过适当的医疗后,却未如医师判断地迅速复原,反而在期待“赔偿”的心理下,加重或延长原有的症状,甚至出现新的症状。但当病人获得他认为合理的赔偿后,那些看似顽固的症状即能迅速消失,这也是“附带收获”的一种显例。

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人病”,不少人似乎也有这种看法。但从前述几个案例的介绍可知,这种精神官能症男女都有,只是女人较为常见而已,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一比二。有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歇斯底里症似乎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就是弗洛伊德的时代——要来得少,这可能跟教育的普及、心理压抑减少有关,但这并不表示现代人的心理较健康,而是心理疾病的类型发生了转移。

对于人生困境,本案例提供给我们一种吊诡性的思考:当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是要听从自己的“潜意识之声”抑或“意识的召唤”?有不少人——譬如分析心理学家荣格(c。 g。 jumg)——认为,“潜意识之声”是生命的内在之声,能引导我们的生命进入更圆融的境界,本案例中的t君,他的症状显然就是他“潜意识之声”的外显,最后,他听从了这种“潜意识之声”,回到故乡去做一个银行职员。也许这对他而言,是一种较“圆融”的生命境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显然是在规避自己的人生困境,因此是一只挫败的鸵鸟。

抽筋的海伦及其女友们(1)

在早会时,海伦的脚部抽筋,很多同学都看到了;第二节下课后,有人跟着抽筋。消息传开来,立刻有一大堆女生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抽筋,学校乱成一团。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