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曾多次讲给别人听的故事:有一位老头,住在一个广场边,广场上堆满了废铁桶。一群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广场,都要对那些铁桶一些拳打脚踢,以此取乐。老头有心脏病,那些噪音让他很受不了。有一天他拦住那群学生,对他们说,我很喜欢听你们踢铁桶的声音,我想你们继续踢下去,为此我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小学生们很高兴,踢打铁桶更加买力。在他们踢的时候,老头便找个地方躲了起来。一周后,老头又拦住那群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情况不好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每天五角钱了。学生们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去踢桶,想有点钱总比没有钱好。又过了一周,老头又对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情况更糟了,我不能付给你们踢桶的钱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们每天都为我踢一阵子。学生们愤怒地拒绝了。老汉复得安宁。
这老汉的确高明,他将小学们踢桶的动机或者说支持性的力量,不动声色地从获得乐趣变成了获得金钱。获得乐趣这一点,他是无法控制的,但钱他可以控制,在小学生们为钱踢桶以后,只要他不给钱了,他们自然就不会踢桶了。
我继续解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天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几岁的小孩兴成天兴高彩烈地翻箱倒柜、乱涂乱画,那是在做什么?那是在做科研、写文章!如果这些天然的动机一直保持下去,如果一个人总能在兴趣支配下学习数理化、政史地等,那他迟早都会成为那一行的杰出人物。因为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永不衰竭的核动力。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天然动机都被他们的老师或家长偷换了,也就是说从为了乐趣学习变成为了老师、家长甚至考试学习。这类的学生一上大学,离家离得远了,父母管不着了,老师也管得松了,考试也不再那么重要了,简单地说,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就会象那群没有钱的支持的小学生一样,不愿意再学习了。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而能心安理得,那也还不算最坏的结果。更坏的是,老师、家长的压力变成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压力,内心冲突由此产生:一方面,如果去学习,那是顺从了他人的愿望,自己会显得不那么独立,在青春期,独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学习,理性告诉我们,这样做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不管怎样,都不可能有内心宁静。
听完我的话,这位男生说要好好想一想。
接完电话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在路灯下玩沙,神情专注、兴致勃勃。旁边静静地站着一位少妇,当是他母亲了。我心想,如果他的母亲用棍子逼着他玩沙,他还会玩得那么开心吗?
答案只有一个:不会。
2001…1…5
自恋
英语中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的课题,而且也许是最有趣的课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自恋分成一般性的自恋和病态的自恋。一般性自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点。以下我们就看一看两个可以反映自恋倾向的行为。
首先是写日记。从效果上看,写日记确实可以起到记录重大事件、练习写作能力的作用。但从动机层面看,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恋。有一组外国漫画,名叫《一个女孩的一天》,精细地描绘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一天的经历:起床,照镜子,打扮,与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一起玩,男孩送给她一朵花,还吻了她,然后回家、写日记,最后在写完美好日记的美好心情中甜蜜地睡着了。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对自己是如何满意,白天的经历又何等清楚地证明了她对自己满意是何等的正确。这样的事当然应该用有着最温馨的颜色的日记本记下来,以便将来在需要一遍遍满足自恋的时候一遍遍地重读。如果日记是一本书,那这本书通常只有一个读者,就是作者本人。那些把日记拿出来公布发表的人,是把他们的自恋扩大化了。不过,虽然写日记可能是自恋的表现,但小学生们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写日记,则与自恋无关,而可能与施虐受虐有关。
其次是照镜子。</br></br>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