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没错, 就是这么任性抠门。看好*看的\带v╯ip章节的p·op┳o文就来就╔要〗耽美♀网

宝玉给平日一些有打交道的官员都送了一对海蛎子,唯一例外的大约只有林如海了,毕竟有亲戚这层关系在,便是送去一打。送到各府上的, 除了海蛎子,另有碳烤海蛎子的食谱一份。

起初的时候,收到海蛎子的官员也就是笑了笑, 这海蛎子大是大,一个足足有成人巴掌这么大, 但是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叫人送去厨房养着, 转头就把这个事儿忘在脑后了, 直到——

“啥?苏北大营的洪总兵派亲兵去向贾瑛高价买海蛎子?”

“那可不,小的瞧得真真儿的, 几骑绝尘, 急得很!”

洪总兵这个人吧, 武夫中的莽夫,身高八尺,威武雄壮, 妻妾成群, 不止白日辛苦, 夜里也是甚为操劳。扬州那一片的药店都知道,但凡有什么虎鞭鹿血的,送去总兵府, 准能拿个好价钱。

莫非?

莫非这贾瑛叫人养的海蛎子真的有点儿效果?

洪总兵派亲卫的事儿就在宝玉送海蛎子之后的第二天,这时候,收到宝玉连桶子带海水的那些人,吩咐下人去按照食谱做碳烤海蛎子。

灶上的人依照食谱(各自府里老爷身边的识字小厮来念的)撬开海蛎子:哟呵,不只是外头的壳大,里头的肉也很肥厚啊,如羊乳一般的洁白细腻,周围边上的黑灰杂质也是几乎没有。

灶上的人先在心里点了点头:就凭这样的品相,四十文一斤就绝对买不来。

然后按照食谱的步骤加工,挺简单的,不一会儿,加了蒜蓉的海蛎子就撒发出奇异的香味来,是海水的清甜、是海味的鲜香;巴掌大的壳子里,海蛎子原就带着的汁水是一点没洒(因为贾大人叫人送来的食谱也特意备注了这一点,开壳需特别小心),海蛎子的肉开始慢慢紧缩,冷白色也变成了暖白色,显得更加紧实了一点,然后就见那纯原生的汁水开始沸腾,撒上一点小葱段,能吃辣的加两滴茱萸油。便是此时,炭烤海蛎子就做成了。

作为官员,自然是没有内侍官试毒的待遇的,但是毕竟是个新吃物,做好之后,灶上人用银刀子小小地切了一块海蛎子的肉,权作试餐:啊,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味啊!入口滑嫩,蒜蓉经炭火炙烤,去除了海蛎子原本的腥味,更添咸鲜,一口滚烫的海蛎子,与唇齿碰撞之后,竟让人生出几分留恋不舍的意思。

要知道,各家各户的厨房里头都是心腹,尤其是给当家老爷做菜的人,自然是有几分体面的,平时吃过的好东西也不会少。可是第一次吃到这样一种以粗狂的形式炙烤出来的细腻多口感层次的美味,堪称是今年冬日里的第一口。

看见灶上人意犹未尽的眼神,小厮调笑:“怎么,自己的手艺太好了?”

灶上人憨厚笑笑:“哪里,是这份海蛎子品相好。我干灶上几十年,竟然是没买到过这么鲜美的海蛎子。”

把小厮听得也心痒痒。不过就一对之数,又是老爷点名今晚要的,看来是轮不到自己吃喽,回头叫人去外头采买的时候捎带一点进来,也拿炭火烤着吃。看这老小子今天的意思也是没吃过瘾的,自己到时候叫他帮着做一顿,大不了送他一瓶酒就是了。

心念变化之间,小厮的手也没停,把一对大海蛎子放在食盒里,小心翼翼地趁热端去给老爷尝尝。

某老爷吃完之后,配着米酒,顿时觉得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这种感觉到了夜里更加明显,一时之间,好多府里晚上正房/偏院都叫了水。

第二天一早,许多府里头都派出心腹小厮去射阳了,得了老爷的死命令:买!买!买买买!多少钱都买!有多少买多少!

…………………………

三更四更又住在汪小鱼家里了,因为帮贾大人做事,今年汪小鱼兄弟收益不错,秋收之后叫村里人来帮忙重新建了院子,青砖大瓦房。不只是汪小鱼家,还有那二十人的专业短工小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所进项,要么是修缮房子的,要么是买了大牲口的,或者是嫁娶比往年更气派的……除了这二十人,其他收海蛎子、收昆布卖给宝玉换钱的人家今年手里头也宽裕不少,盘算着等到杀年猪的时候多买一条腿/一个头什么的。

然后各家各户念着今年因为有贾大人,过年都更加好过一些的时候,就看见:

四面八方来人了!

四面八方都是骑着马赶着来海通镇的人!

四面八方骑着马赶来海通镇的人手里都挥舞着银子!

四面八方骑马赶来海通镇的人挥舞着银子都哭着嚷着要买海蛎子!

海通镇的人都惊呆了。

射阳县的人也都惊呆了。

应该说,江苏一地的人都惊呆了。

光靠三更四更是应付不过来的,幸好宝玉第二天就从淮安赶回来了。

海蛎子卖不卖?当然是卖的,只有销售情况好了,才能够打开市场;打开市场了,来年的需求量才会加大;需求量大了,才会有人愿意尝试养殖海蛎子么!

不过也不能随随便便卖了。

其一是因为这还是头一年,成年肥硕的海蛎子毕竟是有限的,要是放开了卖,后头闻名而来的人岂不是走了空?宝玉还想把射阳县海通镇的海蛎子美名传扬到更远的地方去呢。

其二,则是因为消费者心理学了,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都是限量的才叫好,不轻易买到的才叫好,一旦敞开了供应也就没那么稀罕了。

海通镇的海蛎子和别地儿论斤卖的不同,它是按个数卖的,一两银子一个,每人每天限购两个,一天统共卖一千个,卖到腊月二十。也就是说,每天只有五百人能买到,而距离售卖截止的时间,只剩一个月了。

这定价在汪家村可是天价了!汪家村的人心想:这么贵,还会有人买么?

没想到求购的人络绎不绝,还有那聪明的,给钱叫附近村民也替自己买,算是多占了一个名额。

宝玉对此情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代购海蛎子的村民也能收一点好处费的,权当是给当地百姓创收谋福利了。

限购政策使得有些人终究是排不上队的,也不用着急,贾大人说,和淮安的白鹤楼谈好了供货,每日送二十只海蛎子去,就是二十客的分量,去碰碰运气,也许能提早预定到的。

随着越来越多人吃到了海通镇养殖区的海蛎子,镇上的客栈一时间生意又好得不似冬天了,那些替府中老少爷们排队抢购海蛎子的下人是一伙儿、还有慕名而来想要亲自尝尝的人又是一伙、以及发现其中商机来实地考察的人再是一伙儿……一时间,海通镇的客栈老板都笑开了花——远在淮安的白鹤楼掌柜也是一样,自从和贾大人谈好海蛎子供应事宜之后,每日店里都是爆满的,没点上碳烤海蛎子的人大部分索性就会在店里吃点别的,日日晚上对账,都把账房的手累酸了。

正当销售火爆不已,有些外来人探头探脑准备打探海蛎子养殖窍门的时候,海通镇附近的人才发现……窍门?不知道啊,只有汪小鱼兄弟和汪狗儿、汪狗蛋知道吧?毕竟他们四人是几乎天天都呆在养殖区的。

遂有人再打听这四人的情况,结果却发现,打听到了也没用啊,现在这四人正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地安排人捞海蛎子、并亲自动手打包海蛎子呢。

打包这个概念也是宝玉提出、并要求这四人做的,用的是从汪家村收来的一尺大小的网兜(没错,深藏功与名的宝玉又给汪家村村民创收了),然后用麻绳系好,麻绳打结的地方滴了蜡油封住——虽然不知道用处是啥,单丝汪小鱼等四人一点异议都没有:大人要求的,一定自有他道理。

眼见海蛎子的销售上了正轨,三更四更也能上手处理了,宝玉还是赶回了淮安——年底了,郡王府事情比较多,不似平时,一旬回去一趟就足够了。

首先要忙的,便是入库今年郡王殿下食邑的税赋。因为射阳海通的海蛎子才扬名呢,所以于今年射阳收上来的税是一点提升都没有,本年度的创金大县还是大丰、滨海,以及海州三个开着盐场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是耕种的平年,但是因为有盐场税收的加持,吴郡王府的库房显然还是丰满了不少。又因为吴郡王来了两年,苏北沿海一地竟然是一次倭寇上岸都没遇到,遂有人私下说,恐怕是吴郡王身上龙气重云云——但是这还是小范围私下传播,并未成气候,也就没有入十六、宝玉等人的耳。

除了核对各地来的税收,还有当地官员的年礼也要一一造册入库,以及吴郡王赏赐食邑下贡献突出的官员等等。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