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饕餮:我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约会方式, 就是找莫小远在野外吃炙肉。

他猎捕,莫文远炙烧, 两人合作, 亲密无间, 背后的惊涛骇浪、乌云盖天、电闪雷鸣宛若盛大剧目背后无关紧要的布景板。

蠃鱼在海平面上跃动,头越过水线, 划出完美的弧度,尾巴随意一摆, 再度落入水中,激起滔天的浪花;不知名的鸟妖在云层中翱翔,海燕都不如它来得慷慨激昂,然而在向暴风雨宣战的鸟背后, 还有一头羊, 拽着他前进。

大黑羊:飞快点!再慢,再慢就吃掉你!

海岸边陡峭的山坡上,矗立了一口巨大无比的锅, 锅下以柴火堆砌起一座小山,火焰在柴的顶端,熊熊燃烧。锅中, 煮沸的开水正在翻滚,一个接着一个气泡此起彼伏, 发出“咕咚咕咚咕咚”的声响。蠃鱼的部分身体随着气泡的上升,起起伏伏,汤的颜色为浅淡的黄色, 牛尾汤特有的清淡香气,随风钻入在场人的鼻孔中。

莫文远站在空地上,手持刀具,他眯起眼睛看天空中一面倒的战役,等待鸟被羊拽到地上。调味料与烤架已经准备好,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只见羊铁蹄一踏,鸟妖便似断了线的风筝坠落地面,莫文远以沸水烫毛,开腔剖腹,将大鸟迅速料理之。

他边动作边口称罪过,一身功夫法术都是慧智所教,慧智师父教他本是为了让他有自保之力,再降妖除魔帮助世人,哪里想到他妖是降服了,方法却很不一样。

哎,只望师父切莫怪罪于他。

师父能不怪罪于他吗?

慧智师父怪不怪罪还不好说,但本体的观音菩萨简直要抓狂了,他难得回日南海普陀山,却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为何?为何他们会在此?!”

普陀山与莫文远距离甚近,菩萨又耳聪目明鼻子尖,他眼看着升腾的,竖直插入九霄的炊烟,又听见了油花噼里啪啦作响的声音。

最要人命的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烤肉芬芳……

孙悟空一边吃烤串一边幽幽开口:“不行啊,菩萨,出家人不得犯戒,荤食只可闻,不得吃。”

“更何况,莫大郎与饕餮情定于食道,此时鱼肉合鸣,汤肉飘香,万万不可打扰他二人。”若非此,他就腆颜讨要吃食了,而不是边闻烤鸟的香气,边吃肉串。

在孙猴子心中,此法与画饼充饥类似。

菩萨沉默了。

后世人说得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前,想他观音菩萨也是参加过封神之战的神仙,即便面若好女,也有血性,所以他理所当然地爆发了。

净瓶脱手而出,以违背重力定律的超高速直线向孙悟空的脑门砸过去。

观音菩萨:今天我就告诉你,什么叫做我!佛!不!慈!悲!

孙悟空用牙齿叼住肉串一端,顺嘴一撸。

孙悟空:打架前不能浪费食物,更不能浪费莫大郎那儿传出来的香气!

……

夏天的田地是很好看的,站在高地,居高临下,能看见纵横交错的田畴。成熟稻的颜色,同金灿灿的麦穗略有不同,麦子是太阳的颜色,泛着金光,而稻,与其说是金色,不若说是金色与草绿的结合,远看是黄色,近看却变成了浅淡的绿色。

暖风吹拂,根根垂立的,浅金色的稻随着风的方向起起伏伏,如同翻涌的浪花。

莫文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散着稻子的芬芳,这种纯天然的属于田野的香气,让他身心舒畅。农人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口中尤带乡音:“从未见过这般的稻子,两月多便熟了一波。”他激动道,“种过最好的水稻不过一年两熟,若是它或许能够一年四熟。”

高产量、短暂的种植周期,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发现占城稻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一年四熟这几字同样在莫文远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占城稻的产量,莫文远想:占城并不是一很小的地方,先前听行走四方的商贾说,占城共有占城六谷,稻仅为其一,而且本地的稻谷品种也比较丰富,各有特点。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亲去占城一趟。

但是推广高产量的稻谷,并非他一人就能做到的,除此之外,在大力推广新产品之前,还需要具体地观测占城稻的产量,找到种植它的好方式,寻找此物的其他优点……有许多准备要做,而这些事绝非他一人可以做的。

他需要来自官方的强力支持,而这种支持,与先前小打小闹的献法并不很相同。

莫文远抬头,向长安所在的方向望去,但他只能看见茫茫的天际。

是时候回长安一趟了。

……

“嘎吱——”

“嘎吱——”

车轮在平坦的黄土路上倾轧而过,用木板搭建成的车上装了太多太多的货物,而轮子又是硬木所制,故而每向前滚动一圈,就能听见车部件发出的呻吟声。

无论是赶车的车夫,还是运送货物的脚夫听见声音都见怪不怪,他们皆知,此车虽一副随时都会散架的模样,实际上却能撑不少时日。

车前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贵重的货物为易碎品,若一时不察令瓦罐跌落在地,便只能收获一堆残渣。

脚夫们运送货物已很有经验,自知晓如何避免耗损。

车进了光德坊,路上的行人,道路两旁的店铺主人、商贩,看见那摇摇晃晃的车,都面露了然之色,知其上盛放了何种货物。

“罐头来了?”

“该是如此,我见那脚夫很是眼熟,定是李三娘家的。”

“且别说是脚夫,尔看车夫便知,那人不就是贺郎?”鹤十六好好一化形的神仙,天界不呆,在人间界不亦乐乎。

赵二娘先前算过日子,知商队差不多今日到,便遣人出门盯着,伙计看见队伍来了,立刻迎上去,同车夫还有负责押货之人交接。

旁人看到此景象,七嘴八舌道:“嚯,又有新罐头来了,什么味儿的?”

伙计无奈笑道:“您这话说的,我还未看到内容,怎知是甚口味。”

鹤十六插嘴道:“依我看此问题就该问我,我知道得最清楚了。”

那人立刻转头笑道:“贺郎可说说,来的是何罐头?”

“江南的时令水果罐头,还有油浸鱼罐头。”他从善如流,还顺便给其打广告道,“水果罐头且不说,都是南方的好水果,长安吃不到的。”他眼一弯道,“就说那荔枝罐头,卖得是贵了些,但你以前见过平头百姓吃?我也不怕吹的,那物以前只有圣人和高官才能吃得。”

“若不然,上回荔枝进京,能一会儿就被抢空了?”

问话之人听及此言,也深感震撼,“只有圣人可吃得”,若是他吃了,不就和圣人吃的物什一样了,哎呀听起来时件顶光荣、顶体面的事。

鹤十六看出了他的心动,打个手势接着道:“再说油浸鱼,老丈我同你说,此物长安店是没得卖的,我们这不产鱼,便是端上桌的质量都没有江南的好。”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那老人连连点头,做出“我很专业”的模样道,“我年轻时去过苏杭,那块儿的鱼真鲜美至极,我们这的完全不能比。”他想想又觉得不对,连忙补充道,“但三娘食肆的鱼味道是极好的。”

鹤十六点点头接着道:“那鱼在江南水乡都卖的很好,是极美味的,我听莫大郎说,炖鱼的汤都是鸡汤,煮熟后捞上来,再用香气扑鼻的油浇在鱼腹上,那香味啧啧啧……”

老丈的口水被三言两语挑起来:“这,先给我来一罐?”

伙计更加哭笑不得了,他道:“可别可别,我们这罐头是要进店里卖的,万万不会撂地就卖。”他转头对鹤十六道,“可别说了,先送进院子再说,人都等着清点数量。”

……

赵二娘背着襁褓站在院子里,她气色很好,怕是生产前补得好,即便到现在,脸颊都很丰盈,身后的婴孩儿早就脱了出生时红红的猴子皮,皮肤雪白,头发乌黑,眼睛跟葡萄似的,嘴角上扬,天生一副笑模样,任凭谁看了都会说他长得好。

才长开一点时,李三娘就断定这孩儿像莫文远小时候,赵二娘与莫小狗听了,笑得都合不拢嘴。

莫文远长得很好,是男子特有的清秀文雅,毫无女气,便是现在女郎看见他都要羞红脸,世人皆知:“莫郎之姿,不比潘安宋玉差。”

说长得像他,对孩童来说可以说是很高的赞美了。

一箱一箱的货物被卸在地上,赵二娘左手持木板,板上是纸张,右手持当作笔用的坚硬的碳条。此物是莫文远率先用的,时间久了,家中人也发现了碳条的便利与好,延用至今。

鹤十六走上前,先逗了一下被背在背上的孩子,随后道:“二娘可好?”

赵二娘道:“自是好的,贺郎可有事说。”

鹤十六道:“我来是传莫大郎口信。”他笑笑道,“他先前没同你等传信说。”

“是何事?”

“莫大郎与我等前后脚往长安来了,乘得不是同一艘船,但要无甚状况,今明日也应该到长安了。”

赵二娘闻言,睁大了眼睛。

……

其实莫文远比鹤十六说的还早,他已到长安城中,不过因意外之事,未先到家里,而是先去了大兴善寺。

若说他原只是有心回乡,在接到了慧远和尚的信件之后,就不再犹豫,直接上了最快的船往长安去了。慧远和尚的信中说了一件定会动摇长安城格局的大事。

——圣人不好了。

如果莫文远熟读历史就会知道,李世民是在贞观二十二年驾崩的,而他死的时间是七月十日,也就是说在夏天,现在已近农历六月,距离七月十日所差时间并不很远。

他是个厨子,不知道李世民是什么时候死的,但观慧远和尚信件,此次圣人所得疾病,并非是小打小闹,兴善寺中有擅长医术的和尚被召进宫中看病,回来后也只是对慧远和尚摇摇头,看他黯然的表情就知圣人已流露出油等枯竭之相。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代都是恒定不变的定律,好在兴善寺乃是佛门重寺,与仁善太子李治的关系也很好。

莫文远进门后就直奔大兴善寺,他走了三年,门口扫地的小沙弥又换了一批,差点就不让他进门了,好在有一翻译僧路过,热切地招呼莫文远,才令他进来。

慧远和尚此时并无大事,在僧寮中整理寺中杂务,莫文远进门后直奔僧寮,令他吃一惊。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