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南海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不然,而是单独成栋的小楼,楼前有一汪池水,被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做了假山景观,沿着山石间的窄梯还可到山顶上小憩。
小楼门梁上挂有一个匾额,上书“苦雨斋”三字,名出文学家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苦雨终风也解晴”句。
叶微雨提裙信步而入。
一楼是会客小厅,她沿着旋梯直上二楼,门口处有叶南海的长随侍立。
“爹爹。”
叶南海身穿道袍,发髻上随意的簪了木簪,年过三旬却因保养得宜,脸上丝毫不见岁月的痕迹。
当年他参加科考时,若论殿试成绩堪堪排上第四名。但嘉元帝认为他有潘安之貌,就御笔点其为探花郎。
后来进士及第的士子打马游街御街之上时。城中年轻女子纷纷涌进街道两边的铺肆里,冲着叶南海满楼红袖招,亏得国朝没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否则定会引得百家哄抢。
叶南海此时站在宽大的桌案前信笔而书,笔下如注,待得落下最后一笔收尾,他方才抬头看向叶微雨,笑道,“乖囡,快过来看爹爹的新作。”
原本叶南海从前也是随齐朦唤叶微雨小名的,就是后来去了杭州被当地人感染了吴语便再未改口了。
叶微雨依言,莲步轻移至桌案前,将叶南海的文章细细默读一番,文章的内容并不高深,不过就是闲情小记,半晌方道,“爹爹的文章以炉火纯青至极,女儿未有缪见。”
国朝开国之初,就有当时的首辅又是大文学家孔璋再前朝“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对现行的行文习惯动手改进。
在“古文运动”前,士人好写骈文,因其讲求对仗工整,声律协调,所以特别适用于章表奏册的宣读。但又因为骈文重对偶和用典,容易犯辞藻堆砌,意少词多的错误,于书写上多有不便。于是就有文学大家发动了文体改革运动,后来又借孔璋之手,使得骈文愈加文从字顺,本朝称此类文体为“四六文”,有“骈四俪六”之说。
朝中于文学上颇有造诣的官员众多,但年轻一代以叶南海最为突出,诗词歌赋均信手拈来,又是作文好手,遑论散文,骈文都不在话下。尤其是“四六文”,得孔璋的影响最多,又加入自己的风格,简洁不失华丽,沉稳而又略带飘渺,用典流畅自然,鲜见雕琢的痕迹,凭借这些,叶南海已然成为当世大家,故而,便是叶微雨多有挑剔,对着叶南海的文章也是说不出什么来的,反而还有心求回去研读学习。
叶南海闻言不甚赞同,指着一处道,“你看我在此处用了《文心雕龙.原道》中的句子,乍然觉得与文中上下所表现的情感无异,若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我本意在记生活中的些许小事,或许有许多哲理蕴含其中,但用这个句子就拔高了文章整体的立意,但实则我所写的东西却撑不起来。”
“你年岁尚小,于作文还有很多需要精进之处,没有看出来也无妨。”
叶微雨认同的点点头,“是女儿眼拙了。”
片刻,她说起正事,“爹爹,你可还记得返回汴京之时,与我们同行的梅湘表姐?”
“尚有几分印象,怎么?”叶南海提笔沉思,是否要将那句话删去还是另写一句,因此答得很是随意。
“梅姐姐遭遇不幸,昨日到得府中,允我们收留她几日,女儿便自作主张的同意了。”
“嗯。”叶南海不以为意道,“你心中有成算便好。”
叶微雨就知道是这样,自娘亲去后,爹爹愈发寄情山水而不再愿意将心思过多的放在人事上了。
“苦雨斋”的实际用处其实是个藏书楼,这里面的藏书颇丰,千年前的竹简,数百年前的文学巨著的孤拓本,甚至部分古籍的原本皆有。
叶微雨自书架上选了一本毛氏所注的《诗经》拿在手里,突然想起一事觉得奇怪便问道,“爹爹,您回京多日,怎的还在家中未去户部上职?”
叶南海本以为自家女儿对读书写字之外的事情都无甚兴趣,却不妨她还有心自己到任的琐事,拿笔的手顿住,片刻才道,“老师惜我一路舟车劳顿,特嘱咐可好生休息几日再去衙门上职。”
现任的户部尚书张在仁是叶南海昔日在太学时读书时的主讲博士,师生二人感情甚笃。故叶南海到老师府中拜访时就说,“学生离家太久,对汴京风物已感陌生,故而求老师多宽限些时日让学生好生体验城中景色再到衙门当职,不知老师允否?”
当然,实话是不可能告诉叶微雨的。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