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工程钱却不是个小目标,朱烟寒心里算了一笔账:罢了罢了,税收本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如果不招募饥民,只怕真的会像明末一样,难民起义,一呼百应,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反正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还不如放手一搏,可是你若给他可期许的未来、还存活的家人、日子有了盼头,便能踏踏实实过下去了。再者,防疫卫生的钱、赈灾的钱、这些也不是小数目,比起来,倒是开挖下水设施更划算呢。而且防疫、赈灾,都要经过官员的重重盘剥,不如自己亲自派人去,倒也省下些钱。
信里还写:皇后托他嘱咐宫中,将原来裁撤掉的宫女全部送走,也节约了养着她们吃喝的费用。先前皇后裁撤宫中诸人,那些宫女暂时搬到行宫,一直没有合适的去处。皇后娘娘下令让那些宫女自行返乡,若是不愿意返乡的,送至东北苟家与将士成婚,每人赏银三十两。若是还有不愿意的,就送来皇后跟前帮忙。
为何皇后忽然想起这一出?原来是因为先前皇后就惦记着要把那些宫女清理出去,可是又没有一个稳妥的去处,她们在临湟县城确实需要帮手,就想起了那些个宫女。
珍嫔犹为兴奋,一拍大腿:“赶紧将她们遣散,每个月养着她们的银子拿来咱们赈灾。”再想起东北的大嫂嫂写信过来,道是边疆空地众多,无人开采,士兵又多正值壮年却无伴侣,军中不稳。
这下可不是一举多得?
朱烟寒看着书信,一会皱眉,一会微笑,我家的皇后啊,就是机智。
再想到东北的情况,黑土肥沃,却人烟稀少,由着满清在那里肆虐,皇后的主意启发了他,让他想起另一个可能性:各地饥民纷纷涌现,不如将一批批饥民,送至东北屯田;或稻米一季三熟的岭南。
一则解决饥民四起的纷乱,二则充实边疆人口,可将这些人编做军户,闲时练兵,农忙种地。再减轻赋税,这些饥民本就是本分种田的老百姓,天灾**才逼着他们走上了流亡他乡的路线,他们的所求不过是吃饱,若是朝廷不满足,只怕会揭竿而起,可是若是朝廷满足他们的诉求,给他们的肥沃田地又不征收或少征收一点点的税赋,他们也会比谁都珍惜,会积极作战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于是这个下午,朱烟寒拿着皇后的信,发出了一道道政令:
勒令临湟县城县衙全力协助皇后;
命令瘟疫肆虐的邻近各省推广开来皇后的办法;
命令遭受蝗灾和干旱烟寒导致颗粒无收的各省清点灾民,将其一批批送往或东北,或福建屯田。
东北还好,福建却没有人愿意去,传说中老虎肆虐,又多山,难以开垦良田,还有瘴气四起,中毒就难以救起,真正政令颁布的时候,很少人愿意去福建。可是后续的流民又实在太多,怎么办?
朱烟寒只好咬着牙成立了海军,还成立了大明海上公司。由大明海上公司统管原来海外船队的一切事宜,并且将收益全部用于海军建立事宜。那些难民中的青壮男子全部被送去这两个去处。饥饿的难民一听可以吃饱饭,便是去当兵也在所不辞,本来会建立白莲教、成为推翻大明主力军的难民们,就这样被朱烟寒无意中一一分化,成为日后大明纵横海上的有生力量。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个皇后任性的离宫出走,让万千被帝国的官僚们隐瞒着的流民和饥荒、瘟疫,提前走进了朱烟寒的视野。
多年后历史学家评价这位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朝代走向的皇帝:他洞察了整个帝国的运作,及时提出了向海上扩张的方略,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小冰河时期的统治者能像他这样反败为胜,将粮食减产带来的大批不稳定流民化作帝国海上纵横捭阖的筹码。命运给了他一手烂牌,却被他打败了王炸。整个大明,整个华国,都要感激他的诞生。
作者有话要说:
刚开始只是堵了一场气,却无意中让朱烟寒看到本来被官僚们瞒而不报的信息,进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本来一开始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却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朱烟寒一开始建立海军,真是咬着牙建立。为啥?因为没钱。可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结果最终起到了大作用。
嗯,有些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一开始也是这样难于上青天,但是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的时候。
加油啊,小汤圆。
大家也加油鸭。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