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八十二章 那一点光(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了徐金书的一番推断,姚秋山点了点头,自嘲的笑道:“还说什么谋划朝堂呢,我整日里翻来覆去看着这飞刀和投帖,怎么硬是没想到这一点呢,金书还是比我强十倍啊。”

徐金书笑道:“别急着夸奖我,这事说起来也简单,我看得出来,是因为我在日照审案时见过类似用机括发射这么大飞刀的东西,一想到巡抚衙门门前时间和形势的状况,首先就往这方面找线索,大家思考的方式不一样,你这些救大哥的严密计划我就想不出来。”

陈瑜全嗤道:“行了行了,别在这里互相吹捧了,我的牙都快酸倒了。你们说的这么热闹,我就不明白了,就算是知道飞刀是由机括射出的,又有什么用?”

姚秋山对飞刀和投帖十分熟悉,被徐金书一点拨,脑子中灵光一闪,说道:“知道了飞刀投掷的方法,结合这投帖中的线索,说不定就可以找出送投帖的人,而这人一定是罗甫洛联系的接应之人。经金书一提醒,我就先说说我从飞刀和投帖中看出的端倪,等会儿再与金书对应一下,一定要找出这个深藏之人。”

秋夜朦胧,在军营之中已是万籁俱寂,营帐中传出兵士们轻微的鼾声,一小队在营中巡逻的兵士,路过主将的签押房时,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因为这时里面还亮着灯,人影晃动,将军和大人们还在筹划着什么。

签押房内姚秋山拿着从巡抚衙门廊柱上取下的投帖,看着围坐在桌前的陈瑜全和徐金书,讲着自己的推断:“从这投帖的字迹来看。字迹虽缭乱。但文句通顺。每个字笔划齐全,没有一个错字,据此推断,写投帖的人应该是用左手写的,而且应该个读书人。”

听了姚秋山的推断,徐金书微微点了点头。

又听姚秋山继续说道:“另外,自红阳教作乱平息以后,按照大人的要求。只办首恶,除了几百名红阳教的护法、堂主之外,所有教众都释放回籍不予追究。我细细查了红阳教教众的结构,其中十有其九是普通的愚昧农夫,还有一些城里的作坊工人、饭馆跑堂的,甚至还有些乞丐,读书人和士绅在里面凤毛麟角。而且,大人为了防止红阳教死灰复燃,还重新启用了保甲制,我大清原来的保甲早已废弛。大人在原来保甲制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在保甲内,有不法者若不举发,亦治不举之罪。外出住店,店家要检查身份引子,没有身份引子的要告官验查。新的保甲制现在已由左大人推行全省,那些个曾入了教的读书人和士绅更是监控的重点,他们要是随便外出怕是不大容易,再说自第一次收到投帖后,济南府对住店的客人进行了严查。所以我估计这个投帖之人,不是外来的,很有可能就在济南城中居住,这样不用住店,也不引人注目。”

陈瑜全听了这么多,头绪多得想着就头痛,他揉了揉脑袋叹道:“就算是确定此人在济南城中,那几十万人又如何去找?”

姚秋山笑道:“如何找人,那就要听听我们徐大老爷的办法了。”

徐金书拿起一把飞刀,说道:“秋山分析的有理,有了以上的这些推断,下面我们要搜寻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我认为要推断这人在哪里,还要看这把刀,你们仔细看这飞刀。”徐金书用手在两端掰了掰,说道:“这飞刀不是纯钢制的,从刀身的纹路看,也不是由铁匠铺打出来的,好像是被谁直接用铁片磨出来的,要把刀磨的粗细厚薄一致,左右对称,寻常家里是很难做到,非得是一家工坊才行。”

陈瑜全接过飞刀,仔细地看着,叹道:“还真像你说的那样,不过知道是工坊打出来的也不行,济南坊的工坊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就这七八天了也查不过来呀。”

徐金书笑了一笑,又拿起了那张投帖纸递给陈瑜全,说道:“别急,再把这张纸看出门道就好找了,你仔细看,这张桑皮纸与寻常街边纸店买的纸可是一样的?”

陈瑜全一双大手拿着纸正看反看,也没看出什么不同,干脆把纸一下拍到桌子上,叫道:“有什么不同,我看不出来,难道是金子做的不成?”

徐金书道:“这种桑皮纸薄而韧,是印书的专用纸,只有印书坊才会进这种纸。所以说,在印书坊能找到这种纸,也可以找到制作飞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都会认字。”

姚秋山一拍桌子,张口道:“好,有了这个发现,只要能找到他们在济南的同伙,我们的计划又要调整一下了,这下成功的几率就更高了。”他迅速在桌上写了两张纸条,小心折好,封上火漆,又从衣领里掏出一个挂在脖子上的玉观音,不知道怎么弄了一下,转出了一方印章来盖在火漆上,然后起身冲外面叫道:“来人!”

外面有人应道:“在!”一个穿着便装的精干汉子推门进来,行了个堂参礼道:“听从大人吩咐。”

姚秋山将信递给那汉子,说道:“两封信,你亲自带两个人去送,连夜就走,一封交给在蒙阴的杨健,一封交给济南的宋铁城,明日午时前一定要送到济南。”

汉子接过信分别装到了两个黑色的信袋中,小心藏在怀中,抱拳道:“大人放心,我马上出发,两个时辰就可把信送到杨统领手中,明日一早就可以到泰安府,一定在午时前到济南把信交给宋副统领。”说完噔噔走了出去,几声低沉的呼喝声中,几匹快马嘶叫着冲出了营门。

布置完这一切,姚秋山明显轻松了一点,身子最近他的弦绷得太紧了。营救苏敏的班子中,左清易总览全局,康时勤负责指挥州府和绿营清查封境,姚秋山负责指挥飞燕队实行秘密探查,陈瑜全指挥新军营除了在州府协助执勤外,也是清剿土匪的机动部队,他们马快人强,飞骑奔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姚秋山为了筹划行动,将飞燕队分成两拨人马,统领杨健带领一队在沂州,副统领宋铁城带领另一队在济南。

看着姚秋山疲惫的样子,陈瑜全道:“瞧你们这样,我都替你们累,什么刀的,纸的,能看出那么多东西,我怎么就一样都看不出来呢?”

徐金书叹了一口气道:“瑜全,看来今后你只能吃耍刀带兵这口饭了。”

陈瑜全笑道:“那你算说到我心坎上了,我还就爱这一口,每天起床耍上一趟刀,再带着那群小崽子们跑上一大圈,白天里练练兵,晚上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吹吹牛,这日子过得痛快。”

姚秋山听了这些话,眼睛中透过一丝光,有些感慨地说道:“你们这三兄弟,别看从小玩到大,性格、爱好、脾气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是相同的,也许就是这个‘相同’让你们聚在了一起,这就是‘认真’二字,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认准了,就俯下身子去做,全心投入,不管前面有什么艰难险阻,总是百折不挠,而且在奋斗中体会出了其中的乐趣,大人是这样,你们兄弟俩也是这样。”

徐金书听了也点点头,说道:“古来的读书人讲究修齐治平,真正能做到的可谓凤毛麟角,也许在未入仕前,信誓旦旦,但一涉及到个人官位,钱财得失,总是抛却了初衷。真正能做到的人,都成了后世的读书人的楷模,然而这些人也多是落魄的结尾。大哥自入了宗学以来,救饥民、赈灾荒、救皇子、救帝后、练新军、平叛乱,无不以为国、为民做事为根本,我们兄弟俩钦佩大哥的为人,自是以马首是瞻,后面还有你秋山、禇肇南、龙越、曾国藩、胡剑坤等追随左右,无不是被大哥的心中的那股正气所触动,苦了、累了,但是总觉得前面就是正在追求的目标,所以对于这一切都不在乎了,心中那股劲催着你不断前行。”

一番话说的发自肺腑,连陈瑜全也一改本色,默默地细细品味这番话,好像真的与心中的某种说不清、摸不着的东西贴合起来,让人觉得心窍通泰、浑身畅快。

姚秋山叹道:“平日里忙这忙那,还真没想这么多,叫金书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我们好像都在跟着大人在追求那心中的一点光。”

他们此时忽然忘记了身体的疲累,愈谈愈是兴奋,索性又细细谈起营救苏敏计划的细节,以及对可能发生各种变故的应对措施和事先要做的准备。

他们说的热闹,忽然房顶的瓦发出了轻微的“咯噔”的声音,就好像风吹断了一条小树枝,掉落在屋瓦上。姚、徐二人还在为一处的人员配备争论不休,一点都没有在意,陈瑜全却“呼”的一下站了起来,身子一扭,已是转到了门口,黑光闪烁,夜临早就抽了出来,身体绷得笔直,像一头蓄势的狮子似得,只要有东西闯进来,就会迎来一番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