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科学巨作《天工开物》(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一眨眼,已过去了五天。网址这也是李修远来到大明王朝的第九天了。

五天的时间,李修远除了每天早上向皇太后请安以及必须要上的早、午朝之外,基本都把自己关在了冬暖阁里,伴驾的还有翰林院和内阁的大臣。

在以农为本的封建时代,尤其是重农抑商的明朝,农业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主干,而粮食生产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这几天时间,李修远一边极力吸收和消化从脑二号资料库中所获取的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了整合和修正。

若直接纯粹单一的把后世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照搬到明朝,显然是完全不可行的。先不说科技水平会不会跟的上,单单是明朝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文盲问题就无法解决;再加上同一个事物,明朝有明朝的叫法,后世有后世的称呼,甚至有时明明是同一个词,其实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因此这个方案在第一时间就被李修远否决了。

对于明朝整个社会体系的革新,李修远决定采取循序渐进、更新换代的思路。循序渐进,就是一步步慢慢来,先从底层打好基础,再来筑建新的高层建筑;而更新换代这个思想的灵感则是李修远借鉴于后世手机和电脑的不断更新换代,从最低版本,逐步向高端版本展更新。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类似中国在建国后因为太过急功近利而导致的‘大跃进’现象。

凡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李修远决定先把中晚明时期较之当前明初状况相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提前在全国进行传播和推广,等到一定的时机和条件都成熟后,再用更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全面更新覆盖。如此不断的逐步对旧事物进行更新换代,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展,更符合历史的展规律。

《天工开物》原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的科学巨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o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一共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李修远这次的重点就是把《天工开物》抄录出来,对其部分不足和错误的内容进行改进,并做了大量的补充。同时,为了能够让《天工开物》更加通俗易懂,降低推广难度,李修远特意让翰林院和内阁两个机构的人员对其进行释义。

所谓释义就是把《天工开物》原著里的书面语全部用民间的白话解释出来,并对一些要点进行注释说明。

对《天工开物》进行抄录、修正、改进以及大量补充,工程势必内容繁琐,篇幅很大,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巨大的。如果仍用毛笔来进行这项工作的话,其进度和效率无疑要被降低许多。

因此李修远依照后世钢笔的模型和钢笔吸墨的原理,特意命人制作出了一支原始钢笔。但限于明朝的技术水平,无法研制出能够抵抗墨水中存有的少量腐蚀性硫酸的合金体,所以原始钢笔的笔尖只好采用钢铁代替,使用寿命十分有限。

整个浩大的工程就这样在乾清宫的东暖阁中轰轰烈烈而又悄无声息的展开。

对于一直伴驾呆在东暖阁中的翰林院和内阁的官员们来说,这短短的五天时间,简直就跟做梦一般。

看着太监昌盛源源不断的从皇帝的龙案上拿来一张又一张用新制造出的硬笔洋洋洒洒写满了上千字的稿子,再看看自己每个人桌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稿件原稿和释义后的新稿,翰林院与内阁众位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们早已目瞪口呆。

从他们五天前被一道奇怪的圣旨全部召集到东暖阁开始,他们就目睹了这一幕幕匪夷所思完全乎想象的事情,甚至称为神奇的奇迹也毫不为过。

皇帝就好像是下笔如有神般,用一支新奇的硬笔在纸张上挥洒自如的写下了让所有人都无比震惊的文字,而这被皇帝命名为《天工开物》的书卷上记载的竟是涉及农业、手工业、工业等几乎涵盖了一个国家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事情。

他们是文人,是着四书五经长大的尊崇儒学的文人,对于这些所谓‘旁门左道的杂学’向来不屑一顾。只是作为皇帝制定国家政策的专属顾问,他们还是必须要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的,只是并不熟悉罢了。

因此,当他们看到这些文字出来时,便惊讶的现,这本《天工开物》上所提到的各个方面的技术居然都要比当前民间所使用的技术更达一些,比如上卷中提出的谷物豆麻新品种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中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以及下卷记述的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和珠玉的采集加工等等。

《天工开物》涉及范围之广,覆盖面之大,技术之新颖都让这些饱诗书的学子文人们瞠目结舌。若不是亲眼目睹这本《天工开物》是完完全全的出自皇帝之手,他们实难相信一个人居然能有如此渊博的知识。

而事实上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天工开物》的作者竟然还是一个久居皇宫大内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帝。在他们看来,即便一个人穷尽一生精力去进行钻研,也未必能完成如此巨作。至少,他们自认没这个能力。

翰林侍讲方孝孺呆了,翰林修撰王淑英傻眼了,内阁大学士卢植已经麻木了,所有在场的人心中除了波涛汹涌般一浪高过一浪的震撼之外,剩下的便是对拥有如此学识的皇帝的敬服与好奇。每个人心中都不由自主的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恨不得冲上去拽住皇帝的衣领大声质问‘你一个年纪小不伶仃的皇帝,究竟什么时候渊博至斯了?’,奈何他们虽然有这心却没这个胆,只好不甘愿的把这挠痒痒的好奇心强行压制在心底。

李修远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猜想这些官员们心中的想法,《天工开物》耗费了他大多的精力,导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些疲倦。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只是后续的校正和完善。

“呼呼。”李湘修远停下手中的动作,从龙椅上站起来,长长的打了个哈欠,接过昌盛慌忙递来的一杯刚刚泡好的新茶,轻轻呡了一口。将茶杯放回昌盛手里,李修远从龙案后头走出来,依次将房里各个官员桌上释义好的内容都粗略浏览了一遍,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笔杆子的笔力确实相当厉害,换做是以前的自己,还真不知道够不够格给他们提鞋。李修远莫名的感叹道。

“众爱卿辛苦了。待《天工开物》一书编撰完毕,朕亲自设宴犒劳众卿。”李修远扫视了一眼依旧埋头苦干的官员们,笑呵呵的说道。虽然自己窃取了宋应星和后人的著作,但这是对国家和人民都大有好处的事,自己又做了大量的修补,李修远心中的成就感还是蛮大的。

“臣等不敢,为陛下分忧,乃臣等份内之事。”方孝孺等人慌忙起身答道。

“好好,那众卿加把劲,尽量在今日戌时之前完工。”李修远虚按双手示意官员们坐下,笑呵呵的说道,“哦,方爱卿,标点符号推广一事如何了?”李修远看着方孝孺,想起几天前他跟自己说的准备在全国推广句的事,便问道。只不过当初李修远把‘句’这个叫法改成了‘标点符号’。

“回陛下,臣已着人将标点符号的各种符号和使用方法都刻印成册。明日早晨将在国子监开始教学,随后会在全国广而推之。”方孝孺躬身答道。

“嗯,不错。标点符号得以推广,当属方爱卿之功啊。”李修远点点头,赞赏道。

“微臣不敢,实乃陛下满腹经纶卓尔不凡,臣等望尘莫及。”方孝孺一脸惶恐的答道,语气变得愈尊敬。

对于皇帝,方孝孺心中其实感觉相当复杂。随着接触时间越来越久,他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看不透这个皇帝了。以前他一直为自己的学识足以立于所有学子之上而引以为傲,但经过了这九天来皇帝所带给的惊讶和真好后,尤其是标点符号和《天工开物》的出现,进一步打击了他的自信与骄傲。

可是,皇帝如此渊博的知识究竟是从哪来的?这是一直萦绕在方孝孺心中最大的疑问。他敢百分之百确定,在这之前,皇帝绝对极少接触这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更别说是对如此广泛范围的学术性知识这么精通了。

“陛下,户部尚书王钝、兵部尚书茹瑺和工部尚书严震直求见。”昌盛走到皇帝身后轻声说道。

“嗯,到正殿吧。”李修远眉头微微一扬,点了点头,和方孝孺继续随便聊了几句便转身向东暖阁外走去。

今日是六月十八了吧?方孝孺听到昌盛说茹瑺等人求见,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五天前皇帝特意下的那道圣旨上似乎曾提到过这个日期。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方孝孺不禁微微有些失神,他清晰的感觉到那道曾经熟悉的背影已经越来越模糊,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面纱。Hao123中文網[Hao12⒊SE]更新最快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