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八章. 买地买地(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八章.买地买地

德卡克农场这个地方气候干旱,基本上是半荒漠地区,当地人称作卡鲁Karoo,和中文里面的戈壁沙漠差不多,连完整的植被都不好找,非常荒凉。这样的条件,种植作物是很难的,所以范尼克除了种一些自家的口粮,主要是依靠放牧为生,出售一些羊毛还有肉制品,奶制品。

虽然拥有一个面积数千公顷的农场很令现代人羡慕,但是那个时候的农业技术落后,这个地方距离市场也非常遥远,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农场的经济效益非常不好。

行政上,这里差不多是三不管的地方。这里处在英国人的开普殖民地和布尔人的自由州共和国的交界处,但是边界并不清晰,弄不清楚究竟属于谁。实际上,这个地区更可能属于格里夸兰。格里夸兰是杂色人的地盘。杂色人是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形成的新的族群,在当时不容于白人社会,又不甘心把自己当成黑人,就形成了独特的群体。基本上还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生活方式更接近黑人一些,对于土地上的白人农场,没能力也没兴趣管理。

在布尔人大迁徙时代,格里夸兰成了英国女王的领地,名义上,也算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但是边界从来没有明确过。不值钱的土地,没什么人愿意费那个功夫划定边界。

德卡克农场南面不远,英国人建了一个小城叫做希望镇,还派了一个官员,处理这里的一些纠纷。这个小镇属于英国人的开普殖民地。

1860年,世界市场羊毛价格大跌,首先遭殃的就是远离欧洲市场的供应商们,给这里以放牧为生的布尔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减少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有连续数年的干旱,时不时出现的蝗灾,很多人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原来历史上的的1866年,范尼克把自己在德卡克农场的股份卖给了雅各布布斯一家。雅各布布斯一家很快搬了进来,不过范尼克还没有搬走,在农场上的一个小房子里面居住。

范尼克有一个爱好,喜欢收集一些有趣的石头。范尼克曾经遇到一个开普殖民地负责勘查土地的官员,送了他一本关于宝石的书。没事的时候,范尼克就经常四处找找,看看有没有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这片贫瘠的土地,似乎真的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这对于现在购买了他的农场的联邦人来说,可是个不好的事情。在几年前,范尼克就发现过两个要比后来的尤里卡钻石大不少的家伙。第一颗,范尼克自己没当回事,送给几个小孩子玩,早就被丢掉了。第二颗,范尼克留了心思,找了一个人帮忙鉴定。

这个人使用了传说中鉴定钻石的方法,拿个大铁锤去打击钻石。传说,钻石坚硬无比,是不会被打铁锤砸碎的。可惜,范尼克的第二颗石头在大铁锤下被击得粉碎。没听说过这种鉴定方法吗?这个方法流传很久呢。在那个钻石还只是极少数贵族能够接触到的年代,关于钻石的神秘说法可是不少,这种神奇的鉴定方法,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师葛洪就在《抱朴子》中记载: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惟羚羊角扣之,则然冰泮。

这不,范尼克发现的第二颗钻石,就遭到了这个命运。范尼克绝对不是第一个真正用这个方法鉴定钻石真伪的。历史上记载,早在1476年,在莫拉战役之后,瑞士的雇佣兵们发现了勃艮地大公秃头查理的钻石,就决定用锤子来鉴定一下这个钻石的真伪。钻石同样在锤子之下粉碎。

到了17世纪,印度钻石的产地都有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真相的。一些钻石商人,就经常建议送来钻石的矿工们使用这个方法鉴定钻石。锤子之下,钻石破碎,矿工们往往垂头丧气,丢下钻石而去,而这些黑心商人却检起破碎的钻石。虽然小了一些,但是免费的总是好的么。

钻石实际上根本禁不住摔打。卖钻石的地方,往往都有厚厚的地毯,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室内装修的需要。没有镶嵌的钻石掉到坚硬的地上摔裂,也不是新闻呢。

所以按照贺总督之前定下的计划,当时就请范尼克搬家走人。这个农场还有周围几个农场,两三万公顷的土地就都属于了联邦。

在南非养牛很省事,只要在牧场四周围上铁丝网,从当地人那里买了成群的牛羊,往里面一放,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牛散养在圈好的草场上任凭日晒雨淋,就连刚出生的小牛犊也随着妈妈在原野里长大。只要过一段时间来看看牛群长得怎么样就行了。

牧业公司、农场、建筑公司等等都有,到处都是工地和建筑材料,雇佣的当地人有几千,建起了成片的住宅,周围开出了田地,种上了粮食蔬菜水果。中国人种地的本事不用怀疑,对土地的喜爱更是没得比,精耕细作勤勤恳恳被哪国人都不差。

王义伦对郑飞柯说道:“继伦他们不久就会回来,到时候,这粮食也收了,咱们就在这里请贺公子他们品尝咱们农场的粮食蔬菜,牧场的牛羊肉。”

1835―1840年,在南非通往东部和北部方向的道路上,先后出现了约1.2万―1.5万名由布尔人农场主和家人以及奴隶和仆人组成的长长队伍,其中布尔人约6000人,还有超过同等数量的奴隶和仆人。

这些布尔人怀着对英国统者的极大不满,摒弃了位于今东开普省赫克斯河谷和布立德河谷一带已经生活了几代人的牧场和家园,怀揣着作为精神食粮的《圣经》,布尔人对宗教虔诚而狂热,他们都信奉荷兰新教,对其它宗教采取抵制甚至是仇视的态度,拿着步枪,驾着满载全部家当的牛车,赶着牲口走在前途未卜的崎岖山路上。

对布尔人而言,要废除已实行了近200年的奴隶制实在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因为他们人少,开垦种植不得不依赖黑人和有色人奴隶。另外,在布尔人与科萨人的冲突中,殖民当局也不再保护他们的利益,使他们蒙受了不少损失,可还得照章纳税。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布尔人开始感到在英国人统治下的开普殖民地处处受到歧视和限制。他们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状况,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这块曾经生活了几代人的土地,到南非内陆去拓展、重建家园。他们认为这次移民行动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对他们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再创造,也是他们民族的一次复兴。

然而,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南非的黑人部落而言,布尔人的“大迁徙”使他们从此丧失了自由和土地。“大迁徙”彻底改变了南非的历史,将南非的历史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这次“大迁徙”从1835年底开始到1840年结束,但整个过程却持续了17年,直到1852年英布签署了“沙河协定”,成立布尔人共和国以后才最终结束。迁走的布尔人相当于开普殖民地白人总数的10%。

一支由名叫安德里斯?亨德里克?波特基特的人率领的队伍,也在1835年底离开了开普殖民地。次年渡过瓦尔河,来到南非中部的塔巴恩丘地区,受到巴若龙和巴特翁两个黑人部落的欢迎。原因是这两个部落都受到当地另一个黑人部落马塔贝莱人的侵犯。马塔贝莱人是黑人祖鲁人的支系,是当地一个强大的部落,当时部族的首领是姆兹利卡兹。巴若龙和巴特翁部落都希望新来的白人能帮助他们打败马塔贝莱人。

巴特翁的酋长还答应将一块土地卖给迫切得到一块落脚之地的布尔人。马塔贝莱人的首领姆兹利卡兹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一方面担心这些白人会抢走他们的土地,另一方面也害怕这些白人会对他们的生存带来危险。于是,1836年10月16日在布尔人和马塔贝莱人之间爆发了“威格考普之战”。

整个战斗不到半小时便结束了。6000名马塔贝莱人死了430人,布尔人也损失惨重,不仅有人员伤亡,而且100匹马、400头牛和5600只羊也全部被抢走。后来巴若龙部落为他们提供了牛车和食物,才使得布尔人渡过了难关。

1837年11月,兵力增加了的布尔人向马塔贝莱人发动了持续9天的激烈战斗,终于打垮了马塔贝莱人,在后来的奥兰治自由邦北部定居下来,建立了温堡城。

马塔贝莱人的残余队伍则翻越索特潘斯堡山穿过林**河进入马绍纳兰――津巴布韦,从此在那里定居了下来,成为如今的恩德贝莱人。马塔贝莱人的逃走为布尔人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进发并最终分别建立两个布尔人共和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北部殖民地的位置,就处在南非北部的贝专纳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往东就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往西还是无人管辖的区域。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