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wukan(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亦有权谋。中宗时的诏敕文均为她草写,许多政事她也参与决断。但她趋附韦后和武三思,同纵yin乐,无所不为。太子重俊起兵时,攻入内宫,欲获其问勾引武三思入宫之罪。因政变失败,使她暂免于难。以后与安乐公主竟奢,所建私第被称为洛阳第一家。李隆基政变率兵入宫时,她高举红烛,率宫人迎接,并出示中宗死后她亲拟的制书草稿,证明有“相王辅弼”的内容,诏来为韦氏篡改,证明自己忠于皇室。然而,李隆基不听,挥剑把她杀死。

太平公主有才识,受宠于母后,在女王当政时期未参与政事。中宗被韦氏毒杀,她想阻止韦后专权,欲拥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以相王李旦参预政事而失败。后与李隆基合谋诛杀韦后,立了大功。睿宗临朝,每有奏事解决不了,都要太平公主长时讲解他才能决断。宰相们奏事,睿宗必先让太平公主议后再奏。她们诸子皆封为王。终为李隆基嫉恨,开元元年(713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于家。有人评论,自李隆基处死她的才能卓越的姑母太平公主后,唐室天下政坛上的脂粉气终告结束。男人当政的历史车轮又走入正轨。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

女皇自退位至去世其有二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在这一段时间里,除掉一个极为简单的《遗制》之外,史书上再也不见她的任何记载。她的《遗制》是:“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原制已失,此据《旧唐书》,卷六,《则天纪》。]

制书说明,一代女皇临终还自我承认是李家媳妇,去掉自己的皇帝号,称高宗皇帝的皇后,永久地陪伴着丈夫李治。自己称皇后了,那么,生前在后宫争斗过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她的姐妹了,死后愿她们不记前仇,好在地下见面。拼命反对她的褚遂良等人及其家属也一并解放,也愿他们能不记生前之仇。女皇逝世前特留这遗嘱,更怕因反对过自己而获罪,其家属后代不再因她受累,一切生前的恩怨解除,她的灵魂便可以自由了。

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女皇死的很安详,是安安详详地合上眼睛的。

根据她的遗制,中宗李显尊她为“大唐则天大圣皇后”,决定母后合葬乾陵。但当时有人反对,有给事中严善思上疏。表面他是说,开乾陵合葬,怕惊动了高宗,不如“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另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但经一番议论,中宗仍令:“准遗诏从葬之。”[详见《唐会要?陵议》,卷第396—39是说仍按“遗诏”合葬于乾陵。当时的中宗和朝臣表示承认她是大唐的皇后,没有承认她是已经亡国的“大周皇帝”。而严善思等人,怕是连大唐皇后也不想承认,不想让她合葬于高宗的乾陵中,让她“别起一陵”。这些人怎么想?说她是被革了命的“大周皇帝”呢,还是被开除的李家媳妇呢?

然而,中宗皇帝还一切遵从《遗诏》,让他的父母亲合葬一起。翌年五月二十八日,武则天袝葬乾陵,长随高宗于冥宫。

中国帝后陵寝向无立碑之例,而中宗死后,乾陵的朱雀门外,司马道西侧破例树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文开头即称“述圣记”,应是帝陵空前绝后者,为武则天所制,嗣皇帝李显所书[赵文润等:《武则天研究论文集》,第187—195页。]。武则天死后袝葬乾陵,于此碑的司马道东侧对面也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石碑,碑上并无一字,人称无字碑,这座无字碑是李显极其臣子们为武则天而立。

乾陵为天皇立了碑,这是不为习俗传统所羁的武则天的创造。但是,既使创造,这座碑的碑文也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和碑文。一定是当年武则天居然打破传统为大夫立了碑,但碑文却不知如何写法。皇帝一生事业广大、功德浩荡,仅用一碑难能述及,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所以,当后来的唐明皇在开元二年(714年),提出为其生母昭成皇后在洛阳的靖陵立碑时,中书侍郎苏颋阻止说:“帝王及后,礼无神道碑。近则天皇后崇尚家代,犹不敢称碑,刻为述圣记。……若靖陵独走,即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建。”唐明皇闻奏,才没有建碑[《唐会要?诸陵杂录》,卷第418—419页。]。

武则天尚“不敢称碑”,所以一般人认为,帝王的事业太大,一座石碑,一幅碑文实难说全,即所谓“浩浩荡荡,民莫能名”,为臣为子,哪敢随便为皇帝立碑。

乾陵既有武则天为高宗立了一座碑,高武则天袝葬后也就为她再立一碑而作对称。既立了碑也可以再写个《述圣记》之类。然而,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既是母后,又是皇帝;对于大臣来说,她既是皇帝,又是皇后。更为尴尬的是,她是被大臣们推翻的皇帝,也是被李显取代的皇帝。所以,即使写个《述圣记》什么的,又该如何写法?既不易述也不易论,还是留着后人评说罢。

武则天的碑文不好写还不是一般帝王事业广大“民英能名”的问题,而连她的身份都“莫能名”,遑论对她的评说了。就连她自己的子孙们也“莫能名”,遑论后人了。

如前所述,李显即位五年被韦氏毒死,韦后欲专权十余日即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手所灭,由相王李旦继位,新皇帝称睿宗。睿宗执政期间把“则天大圣皇后”改称“天后”,“天后”是与“天皇”相并的称号,显然要比“皇后”尊贵,有点皇帝的味道,这可能是太平公主的意思。延和元年(712年)八月,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在传位前一个多月时,又改“大圣天后”为“天后圣帝”,[《旧唐书?睿宗纪》延和元年乙卯(六月十七日)。新唐书相同。]这个名号是“后”,又是“帝”,按语法习惯前面是后面的定语,那么这个尊号就是“帝”,那么武则天又被尊为皇帝。但唐明皇称帝后没几天,又把“圣帝”改为“圣后”[《资治通鉴》,则称“圣帝天后”。见卷210,玄宗先天元年八月壬寅。]。此时,太平公主与明皇竞争,去“圣帝”免对她有鼓励作用。开元四年(716年),十二月,又改回“天后”,连“圣”字也被取消,此时太平公主被赐死,睿宗李旦也死亡。再到天宝八年(749年),李隆基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遂成定称。

武则天在天宝前,尊号屡改,因为她的子女还在,被史家戏称“后则天时期”,影响直接,由于子女对她的态度不同,才出现了上述尊号屡改的情况。而自唐明皇以后,男系皇帝的位置确立,他就完全按“女姓——皇后”的序列改定,不再有“天圣”、“圣帝”的称谓,更完全没有了大周女皇帝的认可,即只承认她是李家的媳妇,不承她曾经是大周女皇。那么,对她曾称帝的一段,只能认为是受先帝顾命,从权暂时称制,从权暂时保护李唐的神器。或说代管天子的神器宝鼎,无权称制,等到李唐的接替人到来,再物归原主。因此,那二十多年,武则天仍然是李家的媳妇,不是皇帝。

唐明皇为武则天定位后,史臣们便按照皇帝为她的定位,在大唐正史里为她特立“本纪”。她的“本纪”不是皇帝本纪,而是《则天皇后本纪》(《旧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本纪》(《新唐》)。这表示,武则天必须回归男性父权社会才能被承认,被承认是男性皇帝的皇后。女性都要附著在男人身上,女皇帝的地位和称号根本是没有的,要被承认,就只能是皇后。不然,就是怪物。按照史臣们的设想,幸好武则天临终前自己去掉了帝号、自认是李家的媳妇,史书上才给她个皇后的位置。不然,就把她放到如骆宾王说的“窥窥神器”的“贼后”的行列里。

然而,虽然唐明皇把她规定在“顺圣皇后”的行列里,史臣们也把她列入皇后身分的正史中。可她在历史上毕竟真的做了十五年的皇帝、称制也有六年之久,实际上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还辅佐高宗三十年。根据史学研究的断限,唐朝前期共有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七年皇帝,除去开始七年的战乱,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共有130年时间。其中五分之二是武则天当政的时间,武则天的生命占去了其中三分之二,这段时间,被后世称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史学研究和新旧史家们又把唐代的强大归功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好长一段是隋末历史大混乱的恢复时期,武则天之后才是“开元盛世”,就是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别代表了唐代前期的恢复、发展和鼎盛三个阶段。如果只承认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把武则天的五分之二的历史割了去,那么“贞观”和“开元”如何能连得起来?

如果说“贞观之治”是建设,“开元盛世”也是建设,而武则天这五分之二的时间是破坏,“贞观之治”早被武则天破坏净尽,何有“开元盛世”的存在?实质上唐明和那些史官们仅仅是不让武则天说自己是皇帝,她自己明明白白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为死后能得到后代子录的承认,能得到所谓的“血食”,即在宗庙、陵堂里有牌位,受到祭祀,才不得不只承认是李家的媳妇、是高宗的皇后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是那句老话:皇帝的位子不许有女人,或说女人不许做皇帝。这就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规矩,儒家传统的规定,男权社会的章程。

我们说武则天是个非凡的女政治家,就是因为她以一个绝对不允许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就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不管史臣们承认与否,也不管武则天本人临终前为了死后的“血食”配祭,而去掉了自己的帝号。也就是说,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个极度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要同皇帝的头衔联系在一起,要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要冲破多大的观念上的障碍,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有多么非凡的毅力和政治才干。武则天经历数十年的艰难和曲折,她面对整个男权社会压力、满朝文武的男人,有多少次死亡和打击,他稍不慎就会变成牺牲品。但她终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凭着自己的百折不挠的毅力,让男权社会向她低头,让男权社会为她付出代价。终于抢夺了男权社会的驾驶楼,使历史的列车脱离轨道,扭到她的轨道之中,向历史宣布,女人也能做皇帝,而且能做一个好皇帝。

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对唐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有着不可抹灭的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她尽量减轻赋税和徭役,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免除全国一年的赋税、洛州免征两年。为应付边疆的战争,推行军屯制度,几年积蓄的军粮,可供十年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全国户口迅速增加,由贞观晚年的二百八十多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的六百一十五万户,人口达到三千七百一十四万多[《资治通鉴》,卷208,神龙元年。]。

女皇执政期间,使唐代疆域达到顶端,军事上的成就远超贞观时期,基本解决四境的争端。使西域和西南部许多少数民族区域纳入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使中原和边陲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她代表新兴的中小庶族地主势力,打击腐朽的士族势力,进一步破坏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保证。

她推行不拘一格的用人路线,用人唯才,打破贵族门户特权。她的自荐制度很有特色,她任官不嫌出身低微,即使农夫走卒,凡有长处者自荐选拔,破格任官。她能及时严格考查属官,有能力和功绩才破格升职,不称职或贪侵者随时黜免,从而弥补了选官过滥的缺失。

她使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得以制度化,贞观年间共举进士二百零五人,武则天举有千余人。她首创殿试,由天子面选人才;并首开“南选”,使南方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任用。她还首行官员试用制度,保证官员的数量和质量。

她有政治负度,乐意接见和平民百姓,从谏如流,鼓励当面劝谏的批评。然而对“牝鸡司晨”之类伤害妇女的恶意攻击,也在行动上严厉回击,从而提高了妇女地位。

她是具有创新思想的皇帝。她的许多创制打破陈规,影响千年。她是唯一突破陈腐礼制,呼唤妇女解放的皇帝,在数千年男权传统社会中,她的呼唤彻云霄,影响极大。

她在文化上建树突出,她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兆人本业记》和国家药典、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写的书籍数量很大,如有《古今内范》一百卷、《玄览》一百卷、《内范要略》十卷、《乐书要录》十卷、《百僚新诫》五卷、《巨轨》两卷、《垂拱格》四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她个人文集一百二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她首倡进士科考诗文,影响了唐朝诗文的发展。她喜爱书法艺术,曾求得宰相王方庆祖传书法撰法十卷,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内库书画,她的飞白、行书皆工、很有特色。她撰写的《升仙太子碑》,碑文行草相间,额为飞白,迄今仍立于偃师县缑山,别树一帜[赵文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240—247页,历史教学社,1997年。]。由于女皇的影响,使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物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负面也很突出。她推翻传统,做了传统不许女人做的唯一女皇,传统思想的大批官员拼命反对。为反击扼杀、维护女皇地位,地位用酷吏,虽收到回击的效果,但也滥害无辜,骇人听闻。她晚年为保护近幸,曾徇情枉法,不听忠谏,我行我素。晚年大搞宗教迷信,树立个人,建明堂、天枢、九鼎、佛家、封禅,糜费资财、伤在社会。

总体上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在文化上建树突出,她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兆人本业记》和国家药典、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写的书籍数量很大,如有《古今内范》一百卷、《玄览》一百卷、《内范要略》十卷、《乐书要录》十卷、《百僚新诫》五卷、《巨轨》两卷、《垂拱格》四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她个人文集一百二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她首倡进士科考诗文,影响了唐朝诗文的发展。她喜爱书法艺术,曾求得宰相王方庆祖传书法撰法十卷,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内库书画,她的飞白、行书皆工、很有特色。她撰写的《升仙太子碑》,碑文行草相间,额为飞白,迄今仍立于偃师县缑山,别树一帜[赵文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240—247页,历史教学社,1997年。]。由于女皇的影响,使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物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负面也很突出。她推翻传统,做了传统不许女人做的唯一女皇,传统思想的大批官员拼命反对。为反击扼杀、维护女皇地位,地位用酷吏,虽收到回击的效果,但也滥害无辜,骇人听闻。她晚年为保护近幸,曾徇情枉法,不听忠谏,我行我素。晚年大搞宗教迷信,树立个人,建明堂、天枢、九鼎、佛家、封禅,糜费资财、伤在社会。

总体上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