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论 势(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一个道理,按照大齐祖制,非奉旨,大臣不得结交各藩,同样宗室不得与四品以上官员结交。但是话说是一回事情,做却是另外一回事情。别的不说,这些亲王、郡王在就藩的时候,与地方官接触不接触?”

“这些王爷们就藩的地方皆是各路富庶之地,甚至根本就是各路治所所在。各路掌管民政的安抚使,军务的节度使都是正三品。掌管钱粮的转运使,刑狱的按察使,学政的提学司、监察百官的都御史也是从三品。还有就连各地的府尹也都是正四品。这些大小王爷,国公、郡公、县公们有可能不接触到四品以上官员吗?”

“比如蜀王的封地在成都,而成都本身就是西川路治所所在。西川路的主要官员都集中在成都,就算蜀王不想见到他们,但是都在一个地盘上混日子,想完全不见可能吗?”

“时间长了,必定会产生一些交集。官员们就算是不自觉的,也会和这些皇子交往,甚至会拉成一派。如今捧太子的人多,有些官员插不上手,而自己又想升官,做大官,怎么办?他就想办法去拉拢其他亲王。拥立之功也不算小。”

“但凡是做官的,没有人不想当大官。但是天下官员那么多可高层职务却相当有限。大齐全国划分为二十四路,每路下辖两到三个府不等,每府又下辖数个州,州下又有县,共计有府三十九,州一百零八。”

“每一路的首宪是安抚使统管一路民政,节度使一人统管一路军政。安抚使下辖管钱粮的转运使一人、管刑狱的按察使一人、管学政的提学司一人。这些是各路文官之首。”

“这些位置不算统管军政的节度使,就算上某些产盐路单设的盐运使,有漕运的路设置的漕运使,其他可供争取的职务最多总计不过四、五个。但是提学司按照惯例是由翰林院派出,盐、槽两使由户部派出,一般情况之下并不由本路选拔。”

“也就是说每路的所有官员所能竞争的位置只有三个。这还不算有可能是中枢各部外放的官员。如果到时候中书省外放一到两员,恐怕等待的位置就只能剩下一到两个。这仅仅是各路的情况,至于下边的各府情况也差相仿佛。”

“大齐各府皆辖三到四州,这些知州想要升职,除了与他们平级的通判之外,就只有知府和同知两个职务。同知等同于知府的副手,除了催税、催役这两个得罪人的差事之外没有实权。除了一些富庶地区之外,没有几个人愿意干。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知府的职务对他们有吸引力。三、四个人竞争一个职务,不用我说,您想这个竞争激烈不激烈?”

“府是这个样子,往下的州也大致相同。官场上,每年空缺的职务永远比竞争的人少。况且还有不少是大家都不愿意干的清水官。而竞争者,不算下边等着升官的人,仅仅京城中,中进士之后,因为没有职务暂时挂在京城中等候候补的官员,以及从地方上调回来,暂时却没有空缺同样在候补的官员每年都有近百人之多。有的人甚至已经候补了十余年。”

“为了升官,为了能早日摆脱候补,为了从穷地方调到富地方,某些人也就无所不用之极。送银子的、送产业的、送女人,甚至送自己的妻女给上司把玩的不一而足,早已经把礼仪廉耻扔到一边了,真亏他们还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

“大齐自从开国以来,所设置的职务数量比以往历代都要少。虽然为了削弱地方权利,以避免晚唐藩镇之祸重新出现而设置了例如同知、通判、县尉等,但是也大幅度削减了前朝一些不怎么太重要的职务,将一些权利直接集中到中枢。而且颁布祖制,开国官制永成定例,非开疆扩土,不许增加新的官职,永不许因人设职。”

“当年设置这一官制的桂林郡王可谓神人也,不仅采取了军政分开,避免了重新出现晚唐藩镇割据的之祸,还大大减少了冗员的出现,更是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只不过这么一弄,就弄的大齐朝官员的升官之路,照比前朝要难的多。甚至可以称的上自始皇帝统一华夏以来,升职最艰难的一朝。”

“这些人为了升官连将自己妻女送给上司赏玩的事情都做的出来,那么撺掇这些出藩一方的王爷们争夺帝位,以便自己一步登天的事情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京城中那些官员,尤其是那些升职无望或是有其他原因的的官员,都是那些皇子的拉拢对象,其身后多少都有某一个王爷的影子。”

“不说别人,咱们现任京兆府同知的王大人,就是韩王的嫡系。每年韩王往中书省各位相爷、尚书省各部尚书,枢密院各枢密使、御史台都御史,甚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府邸送礼都是此人经手。”

“去年咱们位居中书各相之首的那位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大人过六十大寿,这位王大人一次就出手一个重上百两金佛、一对西域波斯产至少价值上万两银子的水晶如意外加五万两银子。还美其名曰,那五万两银子是给陈大人眷属的脂粉钱。”

“五万两的脂粉钱,真是好大的手笔。就凭他一个京兆府同知,就是把他们全家卖了也凑不起那五万两银子。这些礼无疑就是代替因为无旨无法亲自抵京的韩王送的。”

“亲王给大臣,给自己的臣子送礼,这说出去可能是笑话,没有几个人相信。但是王爷,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没有企图,干吗这么拼命拉拢各重臣?”

“已经就藩的各亲王人虽然不在洛阳,但是在洛阳城中都有自己的代理人。这些人代替这些亲王出面拉拢各重臣。这些人无疑都是各亲王的心腹,职务虽然不算重要,但是却在京城之地。”

“听说那位王同知在京兆府同知位置上干了六年还不愿意挪地方。平调到河北路最富庶的大名府当知府都不愿意。太子几次想办法给他挪动位置,都没有成功。您想一想,我说的这个一步登天的想法的吸引力该有多大?否则岂能让他甘愿冒着得罪储君的风险。”

“不过韩王在京城的代理人绝对不可能就这位王同知一个人,这件事情任何一个稍微长脑子的人都不会仅仅交给一个人负责。在京城中替这位韩王办事的人绝对是一个集团,这位王大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只是他的职务干某些事情出面比较方便而已。恐怕中书省、尚书省的六部、御史台、翰林院都有他的代理人。”

“一个韩王已然如此,当今中宫所出另外两子蜀王、陈王。以及其他姘妃所出的纪王、藤王,还有与您同样还未曾就藩的永王、赵王、沈王、宋王、申王、楚王都没有想法?现在还在宫中居住,还没有出宫封亲王的任城郡王、临淄郡王、真定郡王、永安郡王将来没有这个想法?”

“这些王爷中除了宋王、申王、楚王、任城郡王、临淄郡王、真定郡王、永安郡王这七个皇子年纪还小,不是刚出宫就府,就是还未满十三周岁,无法出宫。

“而您年岁虽然已长,但是却刚刚出宫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自己的势力,以及您的身份实在有些敏感之外,其他的包括那位看起来大大咧咧的永王恐怕在朝中,私下都有无法公开摆上台面的势力。”

“本朝惯例皇子十三岁进封亲王出宫居住,而直到十八岁大婚之后才就藩。这样一来,就给了这些皇子五年的时间构筑自己的势力。五年的时间,以这些亲王的地位和财力,至少拉拢几个为自己真心效命的官员并不难。”

“本朝几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都很长,但是最终成人的皇子的数量都远没有今上多。太祖皇帝共有十三子,成活的只有八个。太宗皇帝十六子,成活下来却只有六个。高宗皇帝也差不多,而世宗皇帝的十一个成人的皇子,就只有今上和雍王,还活着。今上现今成活的皇子就足足有近二十人,可谓是枝繁叶茂,其存活下来的皇子之多,可以称的上大齐历代皇帝之首。”

“就算这些皇子有一半有野心的,当今的这位太子的日子恐怕就是大齐历代太子中最难熬的一个。他要做的不仅要防备那些异母兄弟,就是自己的那位同母兄弟,恐怕更要防着。历朝历代丢掉储君位置的太子,有几个有好结果的。”

“王爷,实际上有一件事情您暂时可以稍稍的略微放一下心,只要您不做的太公开,以太子眼下实际的处境,至少在他登基之前,您的生命还是有保障的。因为太子眼下还无法抽出太多精力对付您,他那些同胞兄弟就够他忙活的了。不过只要太子一登基,您必死无疑。”说到这里,贾权停下了嘴,看着已经转过身来,没有回答他,却面色变的异常冰冷的黄琼。

看到黄琼一改原来的温文而雅,面色变的异常冰冷。心理对黄琼变脸的原因相当清楚贾权虽然心里虽然略微有些紧张,但是脸色却没有任何变化,而是淡淡的看着黄琼。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