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天下大同(下)(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城百姓就在这左右为难中,生活越来越苦。。。。。。直到王横到任后的这一道命令。

虽说王横是有玩忽职守,不执行大汉中央政府政策路线之嫌,但他也顾不了这许多了。看看平时参与劳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哪?妇人就算了,那些老态龙钟的老人,稚嫩幼童,都不得不肩负着他们不该肩负的重任。而且,还活得是如此艰难,再不解放生产力,这平城,只怕迟早一天得玩完。是以,王横是担着官帽子不要,横下心来执行的。在他想来,这平城的些许小事,估计那些身在朝堂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没什么兴趣来关注吧?

果然,在得知不用经常更值戍守之后,王横几乎得到了全城百姓的民心。当然,王横身为大汉官员,自然会担心防卫力量空虚后,鲜卑人会趁虚而入,夺取平城。于是,又组织精壮者,分守四门,随时戒备。不得不说,平城作为一座军事要塞,虽然破败,但设施还是挺完善的,最起码,瓮城就很好的解决了王横所担心的问题,若有人内外呼应而诈城,瓮城铁门一落,再一一绞杀内奸,平城一样可以万无一失。

诸事解决后,王横便开始鼓励生产和生育了。这种手段他多得是,生小孩子了奖粮食,开荒了,生产粮食有增多了,免劳役。一时间,这小小的平城,竟然掀起了一股生产建设的热潮,王横凭借个人的能力,把平城百姓渐渐拧成一股绳。

成婚的人渐渐多了,小孩子的哭喊声,吵闹声渐渐多了,城外田野中,忙碌的人们的身影多了。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次,在鲜卑人越过阴山,突入雁门,杀至平城脚下时,王横临危不断,果断组织全城百姓防卫,并成功击退鲜卑游骑,杀贼数十。事后,检点损失,发现平城全体官兵百姓,只有数位轻伤,而无一人死亡,城外各村落,也只是些农田受损,房屋被烧而已。

消息传来,平城全城人为之欢呼。这次突发事件,成功考验了王横应对鲜卑之法的可行,标志着,从此平城人,可以放心生产劳作,而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忧外族的侵袭。

王横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的声望,再一次高涨,几乎达到顶峰。在平城这个小小的城池里,所有阶层,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支持这位父母官,王横的话,在平城特别的好使。他的个人威望,使他所制定的政策,得到了全力的实施。

王横又公开招纳流民亡命之徒。并对来往商队给予极大的支持,比如在某一地段,进行护送之类。然后再组织青壮者,锻炼精兵。原本王横打算在今年,出兵剿灭几支在平城附近出没的马匪的,计划刚刚制定,最大的“马匪”刘备却来了。。。。。。

刘备听完王横的汇报,不由深思起来。说实话,王横虽然方法有些出格,但做事真的做得很不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居然可以保一方平安,并能让人口逐步稳定上升,还有一揽子计划没有实施,果真是人才。

其中,刘备最欣赏的,还是王横的鼓励生育生产和招募流民亡命。在他看来,这两点,才是导致平城稳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小理鼓励生育生产,这个自然就不用说了,极大的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

至于招募流民亡命,在刘备看来,王横的胆子不谓不大。流民亡命怎么来的?这,很大一部分,又要说到汉朝农民的负担了。汉朝最大的被统治者群体,就是农民。所以,从一个朝代的农民活得怎么样,负担重不重,便可以失算当政者是否贤明,这条定律,可以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中。

汉朝农民对于其上层统治者的义务,有税,役,赋,贡四大类负担。

税么,很好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大汉朝疆域之内的所有土地,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既然你要种地,那么,你就要交地租了。汉制地租,十五税一,就是你这块田的总收成的十五分之一要交给国家,其他的都是你自己的。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只有汉文帝十三年至汉景帝元年,有十一个年头免除了地租,这是历史上唯一所权见的。

役,就是上章所说的正卒,更卒,戍卒等。正卒一年,更卒一月一轮,戍卒三天。

赋,这本来是临时性的东西,起源于战国,那个时候,兵争不断,天天打打杀杀的,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耗啊。那么,战争经费从哪来?封建贵族主是不可能出太多血的,于是,被宰的也就只能是农民了。战争一打响,诸侯便向自己治下的臣民们收起临时性的战争经费,刀币铜钱,或者牛,马,车,更甚至于人,都可以随封建主的心意而随时征收。到得秦汉以来,渐渐,这临时性的赋,也成为一个每年必征的固定项目了。小理到了汉代,也不收牛车马车了,只收钱,各处按人口摊派,这就是后世的人口税(人头税)。

贡,这个,汉政府不主动收的,这个是农民一种感情上面的主动,年景好,收成好,或者农民喜欢这个皇帝,嗯,于是,献点特产啊什么的,给皇帝。或者,有什么异兽,捕了当成祥瑞进献给皇帝之类的。

这四大类,尤以税役最是难以负担。不要以为十五税一很便宜。(有时候是十一税,就是十分之一)汉时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关系,这田地的产出很低,而且,那时候主要种植物还是粟米,也就是小米,这种谷物,低产得很。按汉书食货志李悝的说话,一年下来,一亩也就是一石半的样子,可以想象下,这个产量有多低。给你种一百亩地,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五十石,上有老下有小的,吃穿住,付田租,付人头税,七弄八弄,一年到头,风调雨顺节衣缩食估计还能活,要遇上旱涝,虫灾,或者乡间人情开支大一点,什么个情况,就不好说了。

还有就是役,本来田地出产就低,还要服役,服役也就罢了,但汉王朝没有什么养兵费,农民服役,值边也好,更卒也好,这个路费啊,衣食啊,除了郡国象征性的补偿你一点,其他的,都是要自己准备的。只有对外作战的时候,费用才是国家财政出。这个,负担就重了。路途遥远,生死难料不说,更可恨的是你安家费也不给足。尤其是边戍,更早以前的春秋战国,人家侯国都挨在一块,地方小,四境相距不是太远,那么值边也就算了,到了秦汉大一统时代,四境相距这么远,像秦始皇,让会稽人去渔阳戍守,就是现在的浙江到北京,东北一带。现代人不觉得远,因为有飞机火车么,往来也就是那么一丁点儿时间的事,但古代不一样啊,在古人的眼里,这得多远啊。于是,陈胜吴广觉得路太远了,实在赶不到,秦朝法律又严厉,这戍守可是轮值的,失期不至要砍头,索性就揭竿而起造反了。

到了汉代,皇帝聪明了,允许你出钱代替,你人到不了,不愿意去,那就出钱吧,这就是过更,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秦朝时因为边戍路途太远了,农民心中怨恨而起来造反的情况。

从上所述,就可以看出,汉朝农民,活得有多累,多辛苦。又要付地租,又要付人头税,又要服役,董仲舒都说:“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可见农民负担之重。

那么农民负担这么重,往往劳累了一年都活命不下去,便渐渐有了不想种田的心思。那么不想种田了,好吧,那就卖地,卖完地之后,发现,这日子还是有土地好一点。因为把自己的地卖了去种别人的地,那个税收更重。那么怎么办?要活下去啊,那就只好卖儿卖女一直到出卖自身了。把自己一家人,卖给贵族为奴婢。这样一来,人头税啊,更役啊之类的,都由自己的主人去负担,跟自己没关系了。

这是运气好的,能把自己一家子拖儿带女卖掉的。那还有更多是运气不好的,那些找不到贵族接收的,怎么办?那时,并不是说自己想卖身为奴,便立马有人要的。那么,不能卖身为奴,自己又完成不了税赋,不能去服更役,这是一个很悲惨的事情。因为你不能完成国家的税收,那么,你就会被国家处罚,成为官奴。

有人说,成为官奴不是蛮好吗?官奴与自愿为奴,其实,差别很大。自愿为奴,首先与官奴比要自由舒服,而且后代还有希望脱籍,成为官奴了,不但不能行差步错半点,后代生下来,仍然是奴籍,还是不许脱离的那种。

那么,即不想卖身为奴,也不想被官府罚没为奴的那些人,怎么办?那就亡命,就是脱去籍贯,亡命他乡,这种人,多是单身汉,或者家中无老弱者。这种亡命之人,四海流浪,寻找所谓的明主投之。有能力藏匿一帮亡命之徒的,是为任侠。比如郭解啊,剧孟啊之类的大侠,都干过这种事。

所以说,刘备对王横能够公开招纳亡命,然后赦免罪行,再给他们划分田地,重新让他们劳作安居的行为,是很激赏的。这些亡命徒,四处流窜,无有收入,入室盗窃,挖墓起坟,各种犯罪行为,他们都是干得出来的。他们的存在,无疑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而王横的做法,则在消除这种不稳定的同时,保证了平城的人口增长。不可不谓之为良法。

刘备心中大喜,于平城得王横,真是一大收获。于是喜道:“克定真乃大才,吾得克定之助,尤如鱼得水,虎添双翼也!”王横忙拜谢不止。

旁边典韦却是心想,主公却每次都是这句套话,唉!

刘备又朗目一扫,心下大奇道:“诸位父老,尔等自王县令出城起便一路相随,可是有事么?”

原来却是那班跟着王横从出城订盟然后又一起入城的平城地主豪强们,这一路跟随,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事,刘备方才却是把他们给忽略了。

....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