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虽胜犹败(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一年九月中旬,马君武先生正式担任广西省主席。

刘存所属的广西模范营也扩编到一个团的编制,更名为广西田南警备司令部,刘存如期当上了白崇禧一营的少校营副,营部仍设在原一连的驻地——禄丰。

自从担任营副后,刘存根据本部的要求,在白崇禧的参与和指导下,完善了军事训练试行标准和士兵管理办法,修订成册,在一营率先试行。原来他手下的几个班长均已升为排长,其中细致稳重的韦耀清和勇猛坚韧的粱铸,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分别升为二连中尉连长和教导队少尉队长。

粱铸的教导队,耗费了刘存的诸多心血,三十六名成员从全营三百五十号人中选出,除了身强力壮之外大多数都能识字。一开始全营官兵意见很大,几个连长甚至三天两头找白崇禧诉苦找刘存求情,但一个礼拜后全都沉默无言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全营的训练量是兄弟部队的两倍,而教导队则是本营其他连队的两倍。

春节过后,也就是一九二二年二月六日星期一,警备司令马晓军别出心裁命令举行首次全辖区大比武。结果,一营教导队在白崇禧的授意下参加,囊括了越野、队列、射击、协同以及构建工事全部五个项目的第一名,射击和越野更是包揽了个人前五名,这时的教导队从组建到参赛只有短短的三个半月时间。听到马司令和黄旭初副司令由衷的赞叹,看到黄绍竑夏威等营长嫉妒得发烫的目光,主席台上的白崇禧一改往日的严谨和谦逊,一脸得色容光焕发。比武的盛况和一营士兵的优异表现,连续一个多月成为百色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进入一九二二年三月,坏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孙大元帅取道湖南进军武汉的北伐计划受挫,由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授意,湖南军阀赵恒惕发动湖南全省乡绅通电要求中山先生体恤湖南民众,不要兵入湖南,并在湖南与广西交界一线陈列重兵,阻止中山先生北伐的去路;紧接着设在桂林的北伐军大本营,传来参谋长邓铿三月二十一日遇刺身亡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陈炯明釜底抽薪断绝中山先生的后援,急速抽师返粤,其人叛逆之心昭然若揭。

陈炯明这一走,整个广西立刻陷入一片混乱,各路好汉顷刻间纷纷占山为王拥兵自重,粤桂战争中兵败南宁远避安南河太一线的原两广总督陆荣廷亦要从安南率部返回龙州,他和副手谭浩明的原已退入桂西南崇山峻岭中的众多部属,闻声呼应快速结集,迅速成立“广西自治军”抢占地盘,一时间,八桂大地风声鹤唳。

处于百色的马晓军部,一直驻守着滇桂边界战略要地,白崇禧与刘存所率的一营防区,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咽喉地带。

灯光下,白崇禧、刘存以及王若滨等人站在宽大的桂西军事地图前,模拟“自治军”的进攻态势,然而双方兵力的巨大悬殊,使本部在模拟战中捉襟见肘,令两人头疼不已,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下,两人同时做出了收缩防守,伺机出击的决定。第二天一大早,白崇禧策马前往百色司令部,将计划建议上报马司令。而刘存则迅速召开排以上军官军事会议,将近期的情况向大家做了说明,严格要求全营各部立即执行营部计划,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晚上,白崇禧忧心忡忡的回到营部,在刘存的追问之下,他才将下午在司令部的情况告诉刘存:马长官举棋不定,而马副官则认为如今是四月初,“自治军”若要行动至少仍需二十天至一个月的准备,我部若太早应对,极易疲乏,主张内紧外松从容准备。白崇禧十分焦虑慷慨陈词,无奈马长官三思之后认同了马副官的意见,对白崇禧说计划不错但要见机施行。

听了白崇禧的叙述刘存大骂愚蠢,但两人均无可奈何。随后几天白崇禧又两次前往司令部都无功而返。

又是三天过去,终于等到司令部开作战会议的通知,白崇禧打马便走,刘存越想越担心,立即叫来粱铸:“你立刻带领一个班的弟兄追上白营长,给我一路来回保护好他,若有意外唯你是问!”

“是!”粱铸迅速集合人马,五分钟不到绝尘而去。

白崇禧与刘存日夜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陆荣庭手下刘日福部两个团出其不意,经靖西出德保,一举击溃了没有准备的夏威三营,见夏威退却也不追击,径直从南路直插百色,北面陆云高旅西出都安进巴马,偷袭林南(今田林、凌云南部),黄绍竑在离开驻地赶往百色的途中,他的二营已全军覆没。就在马晓军司令及手下还在连夜讨论如何布置兵力的时候,惊闻刘日福部和陆云高部一南一北已同时抵达百色城下,顿时面如土色,众人连忙分头仓促应战,毫无准备的百色城半小时内就被攻破,粱铸率队拼死保护,最后拉着白崇禧越城墙而出,抢在敌军合围之前杀出一条血路往禄丰逃去。

入夜,刘存还在地图前连声哀叹,突然听到罗村二连方向隐约有爆炸声传来,立即命令营部一连火速增援,并随即命令通知驻守在营部西北二十公里外的三连两个排向营部靠拢。三个小时后,见到夏威领着残部退到一营驻地禄丰时,刘存知道大势已去。就在他双眼冒火要杀向百色去救白崇禧的时候,一身尘土和硝烟的白崇禧在粱铸三人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教导队一班其余八人和白崇禧的警卫员及文书永远留在了百色城下。

尚未开口说话,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顷刻来到刘存身边,不等马停稳,一个士兵已跳下马向白崇禧和刘存报告:二连与刘日福部从富南进犯的两个营展开激烈战斗,一连增援赶到时二连只剩下不到二十人,一连立即投入战斗,无奈敌人众多,现也只逃回一个排,敌人拼掉一个营又一个连,损失惨重也无力追赶了。此时,天已大亮。

※※※

为躲避百色之敌与罗村之敌从东西两个方向的夹击,白崇禧决定向北撤退,汇合三连以后,全部人马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此时发现,“自治军”陆云高率领一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在身后追击而来。

白崇禧、刘存和夏威所部一路亡命而逃,陆云高部一个营连续三天紧追不舍,刘存大怒,对白崇禧说:“陆云高他***活得不耐烦了,穷寇莫追的道理都不懂,以为我们弟兄是泥捏的?干他!”两人一拍即合,于红水河畔的旧州镇北山谷设伏,敌人丢下近两百具尸体狼狈而逃,白崇禧一行才从容渡河进入贵州休整。

贵州安龙守军军官刘萃园、陆荫楫是白崇禧和夏威的保定军校同学,曾经和白崇禧等在第一次护法战争中并肩战斗过。为人诚恳慷慨,一见白崇禧等人渡河,立即陈兵北岸为桂军断后警戒。听说了白崇禧兵败的经过,两人立即给白崇禧部补充枪支弹药,更让刘存感叹的是,这两人竟然迅速卖掉十多箱大烟,甩手就给白崇禧伍千大洋。

休整了两天,按捺不住一肚子火的桂军便向刘萃园两人告辞,快速向百色西北的西、隆(今西林、隆林)挺进,这时雨季已悄悄来临。白崇禧扎营在红水河北岸,与“自治军”隔河相望,入夜,白崇禧与刘存以及王若滨爬上岸边的一座山坡窥视敌营,下山的时候王若滨滑了一下地图不知掉在何处,忙打开手电筒寻找,对岸的敌人机枪阵地立即开火,刘存迅速卧倒,而王若滨则被打成了筛子。枪声停止刘存就疾呼白崇禧的名字,听到北边二十几米深的陡峭山脚下传来一声回应,刘存奋不顾身斜滑而下,来到白崇禧身边时,白崇禧已经昏迷不醒。

刘存杠起白崇禧飞奔到营地,白崇禧才慢慢醒来,左脚已不能动弹。刘存撕开他的裤子一看,左腿骨在皮肤下已变型突出显然已经骨折,刘存吩咐粱铸找来几根木头削平两侧,用绷带把白崇禧左腿拉直固定,白崇禧又疼昏过去。刘存拙笨的医术让自己留下了一辈子的内疚——白崇禧从此左脚比右脚稍短,走路稍稍变型。

天还没亮,白崇禧悠悠醒来,看到刘存斜靠在床脚沉睡不醒,心里感动万分,泪水悄然而下。不一会,夏威放心不下也进来探望,白崇禧轻轻嘘了一声,示意小声交谈切勿惊动刘存。两人一阵商量,夏威便转身出去。半小时后,夏威率领全体官兵对敌人发起了猛攻,刘存一跃而起,和白崇禧对视一眼立即向枪声响起的地方跑去。

夏威是一员虎将,在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一个多小时即将敌军击溃占领敌人阵地,全军一路追击直到林南,陆云高部才来得及增兵组织抵抗。随着战斗的进行正面部队减员非常严重,左右两翼也同时受挫,官兵士气低落。白崇禧吩咐刘存把自己抬到阵地上,躺在担架上大声向将士们说:

“弟兄们,此次我们重回广西,早已注定不成功便成仁的结局!为了无愧于模范军的光荣称号,为了百色城里的弟兄,为了家里的亲人,我们要有百倍的勇气和意志,勇往直前!如果今天我们失败了,我白崇禧就躺在这里,绝不后退一步!”

“勇往直前,决不后退!”阵地上空回荡着官兵们的怒吼声。

刘存看了一下敌人的阵地,挥手招来粱铸耳语一番,粱铸立即带领教导队剩余的十八个弟兄向左侧走去,十分钟后,在夏威的率领下,全体官兵不顾一切从正面和两侧再次发起猛攻,二十分钟左右,粱铸越过左侧那座陡峭的山峰出现在敌人的侧后,两挺机枪近距离一阵狂射打掉了敌人三个火力点,夏威率部一拥而上,敌人只能投降,百色的大门已经向他们敞开。

有感于粱铸小分队的作用,一个详细的构思在刘存脑海中成型,几年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桂系“山鹰”部队,他的雏形就是在林南的这座山坡上形成的。

白崇禧率部马不停蹄向百色挺进,沿途陆续有原来被打散的两个连的士兵归建,因不满陆荣廷、谭明浩任人为亲排斥异己的官僚作风,原“自治军”工兵营营长黎振祥和营副韦云凇也临战反正率部来投,全体官兵士气高昂,在城里暴动的士兵配合下一举攻占百色,刘日福陆云高仓惶逃串。被困半个月的马晓军司令以及一干众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白崇禧的伤越来越严重,常伴有低烧出现,患部隐隐有炎症加重的迹象。刘存心急如焚,他知道,要彻底治好白崇禧的骨折,离他们最近的地方只有广州。

请示了马晓军司令之后,白崇禧和刘存交复了兵权,将所率部属移交黄绍竑带领,刘存吩咐粱铸,尽最大努力寻找原二排旧部,伤残弟兄设法送到宜州老排长处。在众人的依依惜别中,一九二二年四月下旬的最后三天,白崇禧和刘存乘船沿着蜿蜒的右江顺流而下。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