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九江之变(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封义铭笑了笑,“王大人不必如此悲观,如果小生所料不差,我们这番定会化险为宜。那左梦庚不仅不会与我们为难,还会恭恭敬敬地将我们送到南京。而且他为保全自己,还需要王大人与袁大人的成全呢?而王大人因祸得福,定会因说服左梦庚罢兵之功而重入内阁。现在让人担心的倒是朝廷对太子一事的态度,虽然东林诸贤做好了保全殿下的准备,但江东兵权集于四镇,而中央政权则在马士英之手,史阁部督军在外,又不宜发表意见,前途一片茫然啊。”

付明听罢,心中一沉,刘子政一去数月,再无音信,如果有他在朝廷直接帮助周全,则情况就能够简单一些啦。经过这十几日的动荡,事情又回到了从前,也就是到了南京,朝廷会如何对待自己,看来自己与左梦庚已经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他要靠自己要挟朝廷,而自己有他这二十万兵马为后盾,可能会使朝廷有所顾忌。

三人想到这一点,都感觉无话可说,一种被命运牵着走的无力感让他们非常难过,尤其当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之时。

当日,左军果然如封义铭所料,席卷东下。几天后,已经到达太平府,据说在当天上午已经与黄得功部鏖战一轮,未分胜负。

王铎这些日子与封义铭成了忘年交,二人无话不谈,常对着江水大讲特讲,令付明常想到‘口若悬河’这个成语。听到战报后,这老头说道:“如按怀若的推断,近日左梦庚就会到太子这里来,提出与朝廷妥协之事。”也许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时听到舱外有士兵大声喊道:“少帅到!。”

左梦庚走进舱来,付明自从武汉起兵后就再没见到他,现在看起来神情格外的憔悴。随行的还有两个幕客,其中一人满脸都是麻子,正是名闻遐迩的柳敬亭,另一人身材略矮,看起来也有近四十岁的年纪,有些发福,但一双眼睛自进了舱便不停地在舱中三人的身边晃来晃去,即使以封义铭锐利的眼光与其相对也感到一丝寒意。

“小候参见殿下”,因为左良玉已逝,左梦庚按当初南京封爵时的旨意勿用朝廷下旨册封,已经自动地成为新的宁南候。“也见过王大人”。说罢又介绍已经跪伏在地的两个谋士,“这位是柳敬亭,柳先生,这位是陈邦,陈先生。”原来那个中年人就是前些日子撺掇左良玉造反的陈邦。

“今日小候来,是要与殿下、王大人商量下一步的事情。”左梦庚见太子已经让柳、陈二人免礼站起来,便说出了来意。

“小候爷,尽管说。”付明对他说道。

“父帅去世后,小候本想就此止住干戈,但是朝廷却未必会善罢干休,因此小候今天来是想请殿下写一封信,交由王大人带往朝廷。”左梦庚叹了口气,表示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知小候爷想让殿下怎么写?”,王铎问道,语气中带着怒意,竟有臣子这样无礼,要求主上写什么东西,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王大人,请听小生慢慢道来”,是那个陈邦在发话,“我家候爷今天要做的只不过是下策而已。我大军二十马今日已经兵抵太平府,为了什么呢?是要让朝廷中的那般奸臣知道,这江南还有耿耿忠心的大明臣子,如果他们依然不悔悟,那么我部就要攻入南京城,清君侧。但老候爷有好生之德,在他老人家归天之前还嘱咐我家小候爷,要爱惜百姓。所以呢,才来会来见殿下,与他商量。”

“你们还在进攻太平府,如何让朝廷相信尔等停战的诚意。”王铎追问道。

“王大人也是明白人,如果我家候爷不兵近阙下,朝廷又怎么会同意停战,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让朝廷真正认识到宁南候兵马的实力,将来太子殿下在朝中说话也才会更有力量。”陈邦的三角眼眯在一起,瞄着王铎,却发现封义铭也正在观察自己。

“陈先生,以小生看来,宁南兵将已近强弩之末,大家还是敞开天窗说亮话的好。”封义铭不知为何非常讨厌这个阵邦。

“噢”,陈邦斜眼看着封义铭,“哈,哈,哈。我家候爷二十万大军,自扬子江上游直扑江左,哪个能拦住。试问现在的江南,有谁家兵马能够战胜宁南重兵。”

“守卫太平府的靖南候黄得功骁勇善战,曾与张献忠等逆匪激战而退之,宁南候却曾数败于张贼,不知是否有此等事。”封义铭在话上也没给对方留面子。

付明听到这里,说道:“莫要争了,小候爷既然不想再打仗,这是好事。你要动兵打太平府,孤也管不住你。但你要孤写信给朝廷,并让王先生捎到南京去,却做不到。”

大家听到这里,都愣住了,这就没什么可谈的了,连与陈邦争吵的封义铭也吃了一惊,最近太子总有事情让他诧异,总该问问对方的条件啊。

付明看到这里,还没等左梦庚等人说什么,又接着说道:“相反的,我还希望宁南候能够在太平府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而后派人护着孤与王先生,还有九江总督袁大人一同到南京去,你还要写一封请罪的奏章,让孤一并带过去。”

众人听到这里,都感到太子在说梦话吧,那样左梦庚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拿什么去要挟朝廷。付明继续说道:“宁南候莫要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考虑朝廷的意旨,孤这个太子,朝廷从来没有承认过,你说,孤如果不亲自去趟南京,又怎么能够让朝廷相信。如果你兵锋直指太平府,朝廷上下当然会紧张,这个时候孤去南京,被承认而受到的阻力就会减少。他福藩以四镇得立天子,孤这个太子位也需宁南候的二十万雄兵来撑着不是?孤既得到朝廷的认可,你就立下了不世功勋,到那个时候,你请罪的奏章只是给朝廷一个台阶下罢了,只要退兵九江,当再可不用担扰。孤要带着王先生,因他是证明孤乃太子真身的有力证明,而带走袁大人,就是要将九江给你驻防,否则九江总督与你宁南候岂不要重演武汉旧事。”

看到众人都在考虑他这一番话,付明大声说道:“孤今年十五岁,尚能做此决断,不惜为平战事身赴江宁。宁南候久经战阵,难道还会如此优柔寡断,不知当机立断吗?可听说过古人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左梦庚听到太子说“当机立断”,想起父亲去世前曾经对自己教导,况且太子这番话也确有道理,于是狠下心,做了决定:“就依殿下所言,明天一早我就知会黄得功,殿下请做离开的准备。”他的两个谋士听他如此说,都有些惊奇,没想到少帅这么快就下了决定,几乎在同时,二人都说道:“小生愿陪太子一同前住。”

左梦庚以为二人都想一路监视太子,他从心里认为父亲推荐的这两个幕客都太过丑陋,而且只尚空谈,与他们这些做武将的脾气很难合得来。可是因为父亲叮嘱再三,才委以重任,今天他们都要走,他也没拦着,便道:“二位先生既然都想陪同前往,那便一起去吧,一路上可要用心辅佐太子。”

王铎和封义铭也没想到事情这么轻松地就定了下来,对太子又增添了几份钦佩之情。送走左梦庚三人后,又谈起了南京的事情。王铎在南京为官已有两载,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了解,说到有趣之处,付明还将金志炫与苏克萨哈也叫出来听听,这两人最近可闲坏了,当然也乐意听听中土的见闻。

几个人可能因马上脱离左军有些兴奋,一直说到了夜里。正讲到为恶南京的四大恶少时,苏克萨哈气得哇呀呀直叫,金志炫却突然用肘部撞了他一下,付明也感觉到有人在舱外窃听。

金、苏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几乎同一时间冲到了甲板,见到甲板上躺着一个人,正是一路尾随太子的姬际可,金志炫初略地检查了一下,没受伤只是被打晕了。正在找下手的人,却看到在帆桅上站着一个大汉,那汉子笑道:“二位贤弟,别来无恙”。

3.

那大汉正是久无音信的薛云飞,这时付明等人也走了出来,看到抱在一起欢天喜地的薛、金、苏三人,付明与封义铭都感到惊喜,终于把这人盼来了。

薛云飞看到太子出来,忙上前请安:“薛云飞见过殿下。”

付明把他扶起来,又看到刚刚苏醒的姬际可,问道:“际可,你怎么找到这里,又为何晕倒。”

薛云飞一听,才知道刚才自己判断错了,还好出手并不重,忙解释道:“殿下,在下已经跟踪这艘船有两天了,只因今晚发现撤除了看守的士兵才有机会到船上来,不想这位小兄弟也在此处,我还以为是歹人,便将他打晕了。”说道这里,他又向姬际可一抱拳,说道:“小兄弟,实在抱歉,我不知你也跟随太子,请见谅。”姬际可这时心中却异常骇然,此人武功如此高强,自己被击晕,竟然没有一丝察觉。

付明令金志炫、苏克萨哈在外守护,以防有人窃听,余下人包括王铎一同进到舱中,众人分别一一道来,才知道姬际可等人也在前几日便发现太子所在的船只,只因戒备森严,一直没有动手联系的机会,今晚守兵尽撤,才能够到船上来,不想刚来就被先他一步到步上的薛云飞出其不意地给击倒了。姬际可说过话,也被吩咐到别的舱中去消息,这样舱中就只有太子、王铎、封义铭、薛云飞四人。

封义铭问道:“薛兄,刘先生怎样了?为何这么久也没有消息”

薛云飞一声长叹,说来话长了。刘子政曾与马士英在山东共事,虽然他现在臭名昭著,但那时看来却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还有些交情。这次到达南京,便又到马府叙旧,马士英在当今士林的名声极坏,难得有象刘子政这样的高官同僚,于是也刻意结纳,不久就给刘子政安排了御史中丞的肥缺。不想,东林党人现在凡是看到马士英提拔的官员便无论是非地排挤,并且很容易地查到了刘子政在崇祯初年被贬回家的往事,于是攻讦四起。刘子政不得不为平衡与东林、复社的关系而大伤脑筋,等到各方面关系刚刚理顺清楚。刘子政便将太子的事情与马士英讲明,马士英感到事关重大,且有匪疑所思之处,便令刘子政速将太子迎到南京,但等薛云飞赶往嵩山时,见到的却是满地的尸体与烧毁的少林寺。不久,又传来太子在在武汉出现的消息,薛云飞在赶回南京后,与刘子政商议的结果是到左军兵营中看看到底是否是真太子。

听薛云飞说完后,封义铭又问道:“按薛兄所言,在南京知道太子一事除了薛兄与刘老师外便只有马士英喽。”

薛云飞答应道:“应该不差。”封义铭便又把太子等在今年八月十五遭遇的事情说了一遍,薛云飞听罢,脸色渐渐严峻起来,如此看来,岂不是马士英想要着力除掉太子。

王铎这时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没想到在太子身上曾发生过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就难怪太子会与两年前有那么多的变化,经过太多的历练啊。但当听到大家议论要下手的真凶时,王铎却突然说道:“老夫以为未必是马辅。”

听到一直再未吱声的王铎说出这样一句,众人都不再言语而是静待他的下文,王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刘大人初为御史中丞时,复社的一些少年人也曾查过他在到南京前的往事,其中有人说他与在北京闹得沸沸腾腾的太子案有关,而满人的朝廷曾经为此事通缉他。所以老夫认为,知道这件事的未必只有马辅。”

封义铭这时也跟着说了一句,“王老师说得有道理,至少怀疑刘老师与北京太子一事有关的人不是只有马士英。小生还想,谁会真正不希望太子复位。”

“当今圣上。”四个人几乎同时想到了这个答案,他有这个理由,也有这个实力,大家都不怀疑锦衣卫调查出刘子政的一路行程的能力。四人一时默然,又是封义铭说道:“四镇为福王定策成功,不希望太子复位;因为当今圣上才有富贵的那些人当然也不希望。殿下,你也不必过虑,如今你的身份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但真的假不了,此事既然已经挑明了,任何人都已不能再轻易下毒手。”

付明等人又商议了一下明日起程后的相关事宜,最后决定薛云飞还要回南京去,一来暗中保护刘子政,二来要去通知刘子政最新消息,也可帮助刘子政查明事实真相。而郭远聪、司徒等人也仍需在暗中保护。

这些事情决定完毕,已经快到天明,薛云飞、姬际可相继离去后,一夜再也无事。

次日中午,左梦庚与柳敬亭、陈邦三人又来到太子船上,这位少帅神色间仍有些疲倦,但是非常兴奋,在向太子施过礼后,他高兴道:“今日,黄得功来找本候,朝廷已经下旨,只要小候将太子交出便可罢兵停战。小候已经答应过他,今日午后便请殿下过去,小候正是来送行的。”

付明等人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又将袁继咸也带上,便在左梦庚战船的保护下驶往黄得功军营。

黄得功早在营前等候,见船上下来一位少年,顾盼间眼光敏锐,迈着四方步,在众人的簇拥下向自己这面走来。心知此人必是‘太子’,但朝廷又没有确认他的身份,心里正踌踌着该如何称呼,身旁的新任兵部尚书督军阮大铖早已迈着大步迎了上去,自己也忙跟了过去。

付明等人也看到有一个满脸大胡子的二品文官向这面走来,王铎在他身边轻声说道:“此人就是阮大铖。”

阮大铖走到付明面前,向众人施礼道:“这位少爷,还有左候爷、王大人、袁大人,本兵在此有理了(明代兵部尚书自称本兵)。”,随后的黄得功也上前施礼自我介绍。大家客套了一番,左梦庚便抽身离去,留下了一百多名士卒做守卫。

众人随着阮大铖、黄得功进城后,在黄得功的候府中坐下,阮大铖拿出了一份圣旨,大致的意思是付明等人一起到南京城外再行候旨,朝廷会对太子的身份进行确认。旨意宣读完毕,阮大铖向付明一拱手,“这位少爷,在你的身份没得到当今圣下钦准之前,可要辛苦你了。”

付明笑笑,“阮大人多礼了。”至少,从表面看来这个阮大铖并不那么讨厌,不知到南京后又会怎样。世事无常,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是宿命,只能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