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天下文章(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蒸汽机研制成功投产前,还有一个厂——铅笔厂抢先投产。

远的就不说了,西方做铅笔已经是整整200年以前的事了。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100年前的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这德国人还真成。

法国也不赖,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铅笔。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就不再卖给法国铅笔。拿破仑·波拿巴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且储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芯。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同。

给铅笔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美国的工匠门罗来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种能切出木条的机械,然后在木条上刻上细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将两条木条对好、粘合,笔芯被紧紧地嵌在中间,这就是后世使用的铅笔。

这些现成的东西,不拿来才冒傻气呢。再说这铅笔又不是什么先进技术,对现在兰芳工业局的技师们来说,绝不是说什么需要攻关的难题。

伐木场接到了订单,原来枝枝杈杈铅笔厂都要了,不过要仔细的开解、截断、开方锯解成木块,成车的送进铅笔厂车间,经水热处理后再切成五尺来长二尺来宽一寸来厚的铅笔板。后面是加热、干燥、高温处理,这铅笔板就软化到容易卷削的程度啦。

另一个车间做石墨铅芯,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好,用自制的捏练机、三辊机调混后,通过压芯机挤压出一定规格尺寸的铅芯,也是加热、干燥、高温焙烧,这铅芯就有了一定强度和硬度,最后还有油浸处理。

用刨槽机将铅笔板刨削出适应铅芯槽,用胶合剂将铅芯粘好、夹紧,在送进烘箱加热多半天,刨杆机加工制成长度一致的白杆铅笔。外观装饰就轻松了,不过打印商标可是必需的。

第一批只打印了商标的原木色笔杆的铅笔送到各个设计室里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看着一脸惊异的设计师们用刚削好的铅笔,流畅的画出清晰的笔迹,铅笔厂送笔来的经理、工友都得意极了。几个洋设计师仔细比较他们带来的德国铅笔与兰芳铅笔的异同,叽里呱啦的洋文听不懂,可翻译脸上的笑意谁都明白。

总长见了也很高兴,陈雨霖给铅笔厂经理提了个建议,这东西怎么着也是要钱买,现在不少人还没有用惯,所以不妨先免费送一批,这玩意儿,只要你一用顺了手,就必定会买。

将信将疑的经理咬了牙,给所有厂矿学校都送了一批,还附赠小刀。开始销路并不好,谁也没有用这东西的习惯,只有厂矿的一些先生管账文书什么的用,可都有赠品呀。

每包铅笔还附带有小刀,这是陈近儒的主意,顺便给铁工坊揽了笔小活儿,后来可不小了,铅笔一打入南洋市场,又进入中国市场,接着就是整个东亚、美洲、欧洲,西婆罗洲文具刀也成了一个知名品牌。

先是一把小黑铁刀片子,后来加了小刀鞘,避免小孩子剌手;接着就是小折叠刀,高级了,自己带刀鞘的,当然价钱贵了。又有了转笔刀,可不是塑料壳的,是木壳的,檀木花梨铁力木都有,这可属于高档货,可买的哗哗的。大个的专门买给读书人,雕刻精美的木座转笔刀,刻着山水图样、诗词警句,放在桌上,还真提气。

一支彩杆铅笔往里一插,小摇把一转,唰唰唰,那切口流光水滑,笔芯溜尖笔挺,往纸上一划啦,好使!

还不到一个月,经理就有点忙晕了,也乐晕了,订单流水似的发过来,所有的城市村镇都有商贩来订货,厂里就一个字,加班!

这各处的商行船队那能放过这么好的东西,新加坡、巴达维亚、香港、槟城、广州……嘿!别看加了几成的价!还比德国法国的便宜点儿,什么粗的细的、白杆的、彩杆的,彩杆的有青花的、粉彩的,黑色的、彩色的……而且梅兰竹菊、花鸟山水,上面印的图案都是成套的,三国水浒西游封神,和火柴里的火花打连连,凑齐了可以抓奖,这一百单八将,凑齐了很壮观呐。

尤其是那些洋人和二鬼子,还有哪些南洋的富商大贾,都愿意买一套南洋铅笔作为给小孩的礼物。

这天,贺府的书童叶星辉到了原来那家坤甸客店——现在已经是坤甸饭店了,一起就是三层,下面是大堂,上面是雅间,再上面是两层客房,掌柜李登科现在是李经理了。

堂子头眼尖,一眼见到叶星辉招呼。

“李掌柜,不,李经理在吗?”

“呦!巧了,刚进门,上楼了。”说着往楼上让。

“我上去了,回见!”书童上了楼,直奔紧后面李经理的办公室。

李登科刚说完事,把几个伙计打发出来,就见到了书童,高兴的招呼人,沏茶上水果。弄得叶星辉不好意思的直摆手。在李掌柜看来,叶星辉他哥仨是贺公子的亲支近派,有日子没见到贺公子了,今天见到书童自然格外热乎。

书童掏出几张纸递给他:“贺公子请您看这个。想问内掌柜家里好像能做这个。”

一张纸上画着一个包,书童给李掌柜一解释,李掌柜就意识到这是贺公子给自己找的买卖,现在学生越来越多,谁都是用块布包了书本笔墨,再不就是个布兜褡裢之类。现在这上面画的叫什么“书包”?弄块帆布一缝,加条背带,齐活!对呀!老婆子不久开了个小裁缝铺吗?

这张呢?这不就是裁缝的木尺吗?不过小一点,薄一点,这让学生用可是正合适。哈哈!真行!还有两种三角的?半圆的?

“哎呀,贺公子……太……,能行,没问题,过两天我就把样子给他送去。”

“不用,贺公子说,这是送您的。”

送走书童,李掌柜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

从纺织厂拉回一大堆下脚料,忙了一宿,先缩了水,晾干熨平划上线,下了剪子,飞针走线一晚上,天一亮,就叫几家里的孩子一人一个背上上学去。这还不把几个孩子乐惊了,一路上趾高气扬。第二天,裁缝店就雇了人拿着书包上了街。还没到中午,人就回来了,还捏了一串人名儿,都是订的货。

也就十来天,连山口洋都有一些先下手的学生背着新书包上学了……李夫人的裁缝铺买下了隔壁的一个院子,招了十几个人……临街辟出了一间店,门口挂着“李氏文具铺”,前店后厂。本册书籍之外,各种铅笔书包尺子三角板,各种各样的铅笔刀转笔刀,琳琅满目,摆了一大柜台。顿时就成了大大小小学生眼馋的所在。

铅笔有了,橡皮擦顺理成章开始研制生产。

18世纪之前,人们使用面包屑来擦去笔迹。一位英国工程师EdwardNaime无意之中拾起一块橡胶,结果成为发明橡皮擦的人。现在整个欧洲均采用切成小立方体的橡胶粒来擦走笔迹。

橡皮的试制其实早于铅笔完成,只是硫化处理提升橡胶的质地的生产暂时没有铺开,所以延迟了一段时间。非要和铅笔配套的只能是馒头、面包渣了。

几个月后,又有彩色铅笔出来了,技术没有难题,也不用烧结,所以很快就出来了。李掌柜取得了坤甸周边的专销权,文具店批零兼营,又一次人满为患。真不知道怎么报答,贺公子只吃他的饭,可不要他的钱,李掌柜索性包了一堆彩色铅笔本册橡皮带着熟食点心小米酒上了门。

一本正经的送走李掌柜,马上叽叽喳喳地分了彩色铅笔本册橡皮,又割膻啖腥饕餮一番,贺府这晚上还真热闹。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blnovelhub.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